在這劍拔弩張之際,只聽得王皇后的舅舅率先打破沉默,朗聲道:“啟奏陛下,微臣以為當下之急務乃是推行稅制改革,此乃利國利民、關乎社稷安危之大計啊!”其話語擲地有聲,顯得異常堅決果斷。很顯然,他之所以如此積極地力推這項改革舉措,不僅僅是出於為國為民謀福祉的考量,更是希望能夠藉此良機鞏固並增強自身以及王氏家族在朝中的實力,併為家族謀取更為豐厚的利益回報。

朝堂的另一端,只見蕭淑妃的舅舅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然後緩緩開口道:“王大人所言極是,然而改革稅制之事絕非等閒之舉啊!此等大事一旦有所變動,那後果可是不堪設想吶!恐怕到時會引發民眾的強烈不滿和怨言,進而導致社會動盪不安,於我朝之穩定大局實乃不利呀。”說罷,他還特意輕捋了一下鬍鬚,目光若有似無地掃過在場眾人,其目的便是想借助所謂的“穩定”之說,來拖延這場稅制改革,從而進一步鞏固自家家族在朝中的顯赫地位。

而此時,坐在一旁的王皇后的舅舅則面色陰沉如水,心中暗自惱怒不已。要知道,他所提出的這項關於稅制改革的提案,事先早已經過家族內部眾多智囊之士的反覆斟酌與精心謀劃,按理說不應如此輕易就遭到他人的駁斥才對。於是乎,他忍不住向前一步,拱手說道:“蕭大人此言差矣!吾之所提之策乃是經深思熟慮之後方才呈於陛下御前,其中利弊得失皆已權衡再三,豈容爾等隨意詆譭?”言語之間,頗有幾分咄咄逼人之勢。

就在兩人僵持不下之際,突然間,只聽得上方傳來一陣低沉而威嚴的聲音:“蕭大人,莫非你這是在質疑朕的決策不成?”原來是一直沉默不語的唐高宗李治終於發話了。隨著這聲質問出口,整個朝堂之上頓時一片死寂,所有人都噤若寒蟬,大氣也不敢出一口。而李治此刻也是滿臉怒容,顯然對於蕭淑妃舅舅的言辭感到十分不悅。

面對皇帝的斥責,蕭淑妃的舅舅趕忙誠惶誠恐地低下了頭,口中連連應道:“臣萬死不敢!微臣不過是一心為國為民著想,唯恐此番改革稍有不慎便會釀成大禍,故而斗膽進言,絕無半點忤逆聖上之意啊!”雖然嘴上說得這般謙卑恭順,但其實他內心深處卻是在暗暗試探著李治這位天子的忍耐底線究竟何在。與此同時,透過這樣一番話語,他也是在有意無意地向旁人暗示著自己背後所依靠的蕭淑妃在宮中的強大影響力。

朝堂之上,凝重的氛圍彷彿凝結成實質一般,壓得人有些喘不過氣來。眾人皆噤若寒蟬,不敢輕易發言。而後宮之中的王皇后更是心急如焚,坐立難安。她深知如今自己家族的權勢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

終於,王皇后鼓起勇氣,緩緩地站起身來,微微欠身行禮後說道:“陛下,稅制的改革一事,實乃關乎國之根本,確需慎之又慎。然而,臣妾以為,為了我大唐江山社稷能夠長治久安、繁榮昌盛,某些時候,必要的改革雖有風險,但亦是勢在必行之舉啊!”說罷,她目光堅定地望向皇帝,試圖以國家利益為重這一理由,為自己背後的家族爭得一線生機和主動權。

李治坐在龍椅之上,面沉似水,靜靜地凝視著眼前的王皇后。他那深邃的眼眸之中,瞬間閃過一絲難以言喻的複雜情感,但僅僅只是稍縱即逝。緊接著,他便若無其事般迅速轉過頭去,依舊沉默不語,讓人無法猜透其真實想法。

時光荏苒,又到了新一次的朝會之時。此次議題乃是關於是否應當對邊疆地區某個強悍的部族動用武力。一時間,朝堂上下眾說紛紜,爭論之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只見那位財政大臣一臉憂色地出列奏道:“啟稟陛下,當下我國庫已然空虛,若是在此等艱難時刻貿然發動戰事,只怕會令黎民百姓陷入水深火熱、苦不堪言的境地啊!還望陛下三思而行。”很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