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李治登基(第4/5頁)
章節報錯
“朕的天下,自然由朕來做主!誰也休想阻擋朕的步伐!”李治再次於心底暗暗發誓,伴隨著這句鏗鏘有力的話語,他腳下的步子邁得越來越大、越來越穩,每一步都似重錘落地一般,堅實而有力,彷彿在向整個世界宣告著他不可撼動的決心。
夜幕如墨般悄然降臨,將整個長安城籠罩在一片神秘的黑暗之中。然而,城內卻燈火輝煌,宛如璀璨繁星灑落人間。那明亮的燈光透過窗戶和門縫,映照出大街小巷的輪廓,勾勒出一幅繁華熱鬧的景象。
此時,位於皇宮深處的勤政殿內,李治正端坐在御案之後。他身著明黃色的龍袍,身姿挺拔,面容英俊卻透著一絲疲憊。手中握著一支硃紅色的毛筆,筆尖不停地在堆積如山的奏摺上舞動,留下一行行剛勁有力的字跡。
只見李治的眉頭緊緊鎖起,形成了兩道深深的溝壑,他的眼神專注而凝重,透露出內心的憂慮和不安。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批改奏摺的速度越來越慢,似乎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需要經過深思熟慮才能落筆。
突然,李治停下了手中的動作,抬起頭來,自言自語道:“朕必須穩定朝堂,絕不能讓任何人威脅到我大唐的穩定!”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彷彿蘊含著無盡的決心和意志。儘管他已經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但這個位置坐得並不安穩。
朝堂之上,那些歷經數朝的老臣們一個個手握重權,他們的經驗和勢力猶如根深蒂固的大樹,難以撼動。這些老臣們的目光深邃如海,其中閃爍著精明與算計;他們的話語更是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讓人不敢輕易反駁。
李治每次坐在那張象徵著無上權力的龍椅上時,都會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巨大壓力撲面而來。彷彿每一道投向他的目光都化作了沉重的枷鎖,束縛住了他的手腳,使得他的每一步行動都變得異常艱難。
長孫無忌,這位曾經伴隨太宗皇帝南征北戰、出謀劃策的肱股之臣,如今卻成為了李治心頭難以逾越的一座高山。他手中所握有的權力猶如一張無邊無際的大網,籠罩著整個朝堂,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無論是人事任免還是軍國大事,只要長孫無忌發聲,眾人皆不敢有絲毫異議。
而年輕的李治每次滿懷壯志地提出一些新的治國方略時,長孫無忌就如同一隻攔路虎般橫亙在前。他那看似恭敬實則強硬的態度讓李治倍感壓力,因為長孫無忌的言辭間總會有意無意地流露出對已逝先帝的深深懷念以及對現任新皇能力的質疑與不滿。
“陛下,此舉實在過於冒險,還望您三思而後行啊!切不可輕易為之,以免動搖國本。”每當這樣的話語從長孫無忌口中說出,那沉穩有力的聲音便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了李治的心坎上。他的每一個字彷彿都是由千斤巨石雕琢而成,沉甸甸地壓在李治的身上,令其感到呼吸困難,甚至有些窒息。
褚遂良,這位歷經風雨、權傾朝野的老臣,其地位舉足輕重。與長孫無忌那毫不掩飾的強硬態度有所不同,褚遂良表現得相對隱晦一些。然而,他那每每選擇沉默之時,實則都猶如一場無聲的較量,向李治發起了一次次隱秘而又極具挑戰性的衝擊。
每當李治的目光與褚遂良交匯時,都會被對方眼中那種深不見底且難以捉摸的精明所震懾。那眼神仿若一潭幽深的湖水,表面平靜無波,底下卻是暗流湧動,讓人不寒而慄。這種若有若無的威脅感令李治如芒在背,坐立難安。
,!
而在朝堂之外,李治的日子也並不好過。身為他的妻子——王皇后,雖居於後宮之首,擁有著無上的尊榮,但她對待李治的方式卻常常令人倍感壓抑。王皇后總是端著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對李治進行喋喋不休的說教。無論何時何地,只要逮住機會,她便會將先帝的遺訓以及祖宗流傳下來的種種規矩掛在嘴邊,滔滔不絕地念叨個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