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說,各水師在沿海各府有巡邏水師提前防備倭寇,那火器火炮若是要充足的話,如何補給?且如今火器基本送於遼東,銀兩豈不是會更耗?”

宣景帝考慮到國庫緊張,以及水師船隻維修還有水師每日出海的糧食,以及俸祿後,沉吟片刻,問道。

賈芸指向輿圖,說道:“陛下,對倭寇登陸之地進行推演,現在南直隸沿海各府都有防止倭寇船靠近的暗樁。

當然,龍江船廠的船也是符合我們大景船隻行駛,這種暗樁和防登陸之物都是對倭寇之船準備的。

倭寇如果不能襲擊嘉興,寧波與象山,便會走福州府突破,也多半會借道廣州府,當然,臣已與兩廣總督、福建水師商議,兩府作為盯防重點。

在以往的戰事中,因為嘉興、寧波府地勢平坦,不得地勢之要,再加上有杭州府錢江與雙嶼島,漲潮和落腳,才會每年從浙江突破。

如今,雙嶼島與舟山等地紛紛駐紮水師,今年明年定安然無恙。”

宣景帝看向輿圖,思量了下,指著賈芸畫出的幾地,道:“賈愛卿之言,不無道理,倭寇登岸常地,也就在這幾處了。”

賈芸沉吟片刻,說道:“陛下,還有一事,如今九邊重整武備,臣聽聞那大同、太原二重鎮是大景門戶,皆以備輜重。

,!

如今江南各衛也該配備火器,臣這次檢視江浙衛所,發現許多火器容易炸膛,輕則毀容,重則要命,若是能有一批好的火器,定可滅倭寇與海面。踏不得大景半步。”

宣景聞言,容色微頓,因為修皇陵漏水,各地今年的水災,邊關所需的糧草輜重,國庫是緊巴巴的。

但這次見賈芸,不得不認可,他說的在理,沿海各府也是門戶,每年光是鹽與海貨皆是東南各府。

說來,這次宣賈芸回京,自是已經想好加官封爵。

南直隸總督劉應暉,就連他寵愛的小兒子吳王,忠順王皆是認為在浙江一戰,賈芸主功,都認真推薦。

他詢問過戴權,戴權也認為封官加爵是應該,東南難得有一大將,終於為大景在倭寇之戰扳回一局。

這次死的倭寇就有七百八十六,還不算死在海里,葬身魚腹,那些斷胳膊斷腿的也都沒算進去。

海島也搜刮出十幾萬兩,還交代出嶺南的私鹽窩點,林如海等人已經前去查案。

若是沒有這十幾萬兩賊貨,只怕皇陵漏水一時半刻還修補不得。

宣景念及此處,也未否定賈芸所提議之事,道:“此事可行,只是兵部那邊要先給九邊,且等幾個月?”

賈芸思索,沿海倭寇自是不敢再來的,因此他便點頭,“都聽陛下的。”

宣景帝聞言,愧道:“愛卿不知,這幾年國庫也沒有多少銀兩,京營軍餉過半都由內務府統籌,且咱們的火器火炮極易炸膛,實在是不可選。如今想要給浙江各地置大量火炮、火銃,還需從外洋引進才是。”

“陛下,為何我們不研究外洋火器而補我們的缺處,這樣豈不是可省下不少?”

宣景帝聞言,道:“愛卿不知,工匠雜亂不齊,濫竽充數,每日還要消耗不少的俸祿,幾位大學士已經將工匠悉數裁撤。”

說著竟拉過賈芸的手,這位中年帝王似乎這次發自內心,低沉說道:“朕自繼位以來,舉目所見,弊政叢生,邊事糜爛。

朕雖有中興大景、開萬世之基業之雄心,然天下之事,成難敗易,直到卿替朕大敗倭寇,東南之地,才如魚得水啊。

愛卿可實心做事,建功立業,榮華富貴朕定不會少於你……總之,你為朕灑熱血,朕自當為你封官!”

若是宣景帝之前懷疑老武將,這次便是認可賈芸,用他的承諾提升新的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