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李椒的嘴角抽了抽。“好。”

——

第二天一早,照常完成早課後,趙延年將李陵叫到跟前。

“我要出塞一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回來。我不在的時候,你就自己練,等我回來檢查。”

李陵問道:“趙君,我能跟著你一起去嗎?”

“以後有你出塞的機會,不用急。”趙延年將手放在李陵的肩膀上,輕輕按了按。“磨刀不誤砍柴功,你現在的任務不是殺敵,而是打好基礎。我不在的這段時間,你除了練武,還有一個功課要做。”

“好。”李陵用力的點點頭。“我一定完成,等趙君回來後檢查。”

“每天抄一段《老子》,要用正書,一絲不苟。”

“抄……”李陵愣住了。

他以為趙延年會讓他練什麼武藝,沒想到居然是抄寫《老子》。

“為什麼?”

“不要問,每天去抄就是了。”趙延年摸摸李陵的頭。“我回來之後會檢查,如果你敷衍了事,我會退還所有的禮物,從此各奔東西,不再有任何瓜葛。”

李陵嚇了一跳,連忙點頭道:“我抄就是了。”

“不僅要抄,還要背。如果我回來的時候,你能背熟全文,我會教你一點能保命的絕技,保證你沒見過的。”趙延年擠擠眼睛,放出了誘餌。

果然,李陵的積極性肉眼可見的提高了,恨不得立刻去抄去背。

,!

趙延年暗自鬆了一口氣。

他想了很久,讓李陵讀《老子》是他目前能想到的一個好辦法。

漢初行黃老之道,《老子》大行於世,知道的人並不少,但絕大多數人都將注意力集中在治國上,卻有意無意的忽視了《老子》對個人的影響。

在後世,這才是《老子》的價值所在。

士大夫們以儒學入世,以道學出世,《老子》就是個人修養的寶典。

對隴右李氏更是如此。

縱觀李廣祖孫三代,都是爭強好勝之人,最後的悲劇也大多來源於此,崇尚守拙守弱的《老子》正是他們最好的解藥。如果李陵真能讀進去,稍微改一改他那家傳的急脾氣,或許就能改變他的命運。

如果還是不能,那也沒辦法。

只能說天意如此,非人力可為。

吃完飯,趙延年收拾行裝,帶著兩名李椒的親衛出發了。

兩名親衛一個叫李遠,一個叫李浩,都是隴右李氏子弟,只不過是旁支。之前曾被李椒安排給李陵做親衛,跟著趙延年去過平虜燧,也算是熟人。

他們原本都很高冷,和趙延年保持著距離,直到趙延年給李陵買了胡姬小飛燕,李陵和趙延年日益親近起來,他們的態度才跟著有所改觀。

即使如此,一路上,他們也沒怎麼和趙延年閒聊,保持著禮貌的疏淡。

趙延年也不在乎,他本來也不是好熱鬧的人,更願意一個人待著。

出了郡治代縣,沿著祁夷水河谷向前,趕到桑乾城,又溯桑乾水河谷西行。

一路上,景色迷人,河谷兩岸草木萋萋,牛羊成群。牧民中既有扎著髮髻的漢人,也有剃著髡頭的胡人,看到趙延年三人策馬而來,都露出和善的笑容,有的還舉起手打招呼,看不出一點敵意。

趙延年很:()大漢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