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眼界不足(第2/3頁)
章節報錯
趙安稽等人都沒有封侯。”
趙延年想了想,說道:“和段叔的死有關嗎?”
“說不清,可能有,也可能沒有。”趙破奴搖搖手。“這件事以後不要再提,不管誰問,你就說不知道,免得惹火上身。”
趙延年點頭答應。
事實上,他已經這麼做了。
他懷疑,桀龍這麼急於和他繫結,或許和這件事有關。
畢竟段叔的死,桀龍的嫌疑最大。
兩人東一句,西一句,說著說著,不知不覺的就天亮了。
“別睡了,起來練拳。”趙延年起身,招呼道。
困得直張嘴的趙破奴聽了,想了想,也打消了補覺的想法,站起身來,簡單的洗漱一番,跟著趙延年出了門。
兩人出了門,還沒站定,就看到僕朋也出了帳,手裡提著刀。
三人相視而笑。
——
大軍南行,順著直道一路向南。
趙延年早就知道秦直道的大名,卻是第一次親身體驗。
看著那條蜿蜒于山谷之中,一路向前的大道,他的心情很複雜,思緒也越發混亂。
秦始皇修了這條路,百年後,漢朝依然受益,以後還將受益幾百年、上千年。
可是對於秦朝的百姓來說,這條直道卻是累累白骨。
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了路上。
就連大秦帝國的崩潰,這條路也是原因之一。窮兵黷武,好大喜功,一直是秦始皇的惡名之一。
,!
那麼,這條直道是功是過?該修,還是不該修?
說不清。
正如此刻漢武帝討伐匈奴。
有人說他是開疆拓土,功在千秋。有人說他是窮兵黷武,險些讓漢帝國步秦帝國後塵。
就北疆的將士而言,有人想立功封侯,趨之若鶩。有人卻飽嘗戍邊之苦,恨之入骨。
一想到這些,趙延年就頭疼,覺得很迷茫。
只有站樁練拳的時候,他才能拋開這些問題,專心致志。
為了擺脫這些困擾,他開始嘗試著鬧中取靜,在馬背上站樁行拳。
馬背上當然不能有真的站樁,但可以練意。
騎馬就是馬步,雙腿不能立地,也沒有馬鐙可以踩,就將根基放在腰胯之間,用雙腿夾緊馬鞍,嘗試著擰腰轉胯,將力量傳導至手臂。
一開始有些彆扭,可是練習了兩天後,他卻摸出了一點門道,對槍矛之術也有了新的領悟。
大槍原本就是馬戰技術,真正的大將都是躍馬橫槍,取上將首級於萬軍之中,很少有步戰的。
所以槍法簡單到令人髮指,不過攔拿扎幾式而已,根本沒有那麼多花哨的招法,真正的精華都在細微之處,毫釐之間。
甚至於步法都不是必要的,騎在馬背上,哪有步法而言。
變化都在腰胯以上,甚至只有雙臂之上。
身體不過俯仰擰轉而已。
想通了這一點,趙延年覺得自己對槍法的認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是對是錯,就看實踐的效果了。
——
直道沿途有郡縣,可以為大軍提供糧草以及現成的住宿條件,大軍因此免了攜帶輜重和紮營、造飯的辛苦,每天可以多趕一段時間路,到了地點就可以住宿、吃飯,好好休息。
這也是戰時可以及時增援的原因之一。
八百里直道,正常情況下騎兵七天即可到達,軍情緊急時,輕騎三四天就可以趕到戰場。
這樣的速度,放眼世界史都堪稱奇蹟。
這次增援代郡、雁門,朝廷並沒有出動多少軍隊,也就是趙信、桀龍等人率領的輕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