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近萬。自命為總管、命蔣師仁為先鋒,直撲印度。
當時吐蕃王松贊干布分別迎娶了尼泊爾的尺尊公主和大唐帝國的文成公主為皇后。
在北天竺茶博和羅城外,王玄策用“火牛陣”一仗擊潰印度數永珍軍。阿羅順那大驚,守城不出,玄策一心報仇,拿出唐軍攻城的各種手段——雲梯、拋石車、火攻,狠攻月餘。貞觀二十二年,茶博和羅城兵潰城破,玄策一路追來,斬殺印度兵將三千,印度兵將落水溺斃者超一萬,被俘一萬一千,阿羅順那逃回中印度。
王玄策乘勢攻入中印度,併發誓要盡滅印度。而印度兵將與唐軍一接觸便潰不成軍,阿羅順那棄國投奔東印度,求得東印度王尸鳩摩援兵,接著再招集散兵殘將準備反攻唐軍。玄策、師仁設分兵用計引阿羅順那上鉤,一舉全殲阿羅順那殘部,活捉了阿羅順那,餘眾盡坑殺。最後,阿羅順那妻子擁兵數萬據守的朝乾託衛城也被蔣師仁攻破,遠近城邑望風而降,中印度滅亡!
由於東印度援助阿羅順那,王玄策準備順勢再亡東印度。尸鳩摩嚇得魂飛魄散,忙送牛馬萬頭,弓刀纓絡財寶若干,向唐師謝罪,表示臣服大唐,王玄策方才罷兵回朝述職,同時將阿羅順那披枷帶鎖押回長安。太宗皇帝大喜,下詔封賞玄策,授散朝大夫。
一人滅一國!
此等壯舉,每當張允文回顧之時,皆是心潮澎湃,不能自已。如此人物,實乃國之干城,當得起英雄二字。
可惜的是,如此人物竟然因一個天竺僧侶而失去了大好前途。在戰場之上,王玄策俘虜了一位名叫那羅邇娑婆的天竺僧侶。此時的李世民和他曾經嘲笑過的秦皇漢武一樣,也在追求長生不老,王玄策便將這名自稱活了兩百歲,專門研究長生的天竺人獻給李世民。這羅邇娑婆很快得到了李世民的信任,開始為其煉製“延年之藥”,,然而不久之後,李世民便中毒而亡。時距王玄策歸國僅僅一年。王玄策受李世民之死牽連,仕途受阻,終生再未升遷。
而如今,張允文遇到這王玄策,豈會讓這位堪比蘇秦張儀的人因為一個天竺和尚而就此湮沒,寂寂無聞?
所以,他用一種詭異的眼光看著王玄策,直看得後者汗毛豎起,坐立不安。
第二百四十九章 招新
雖然送走了王妍,但是張允文還是時常想起她那帶著絲絲怨念而又秋波流轉的眼睛。細細回憶自己和她相處的點點滴滴,張允文發現,其實二人之間的默契還是挺不錯的。
直接將王玄策帶到唐儉那兒,在唐儉面前大大的誇耀了一番,並信誓旦旦的保證,此人絕對是搞外事的奇才。在唐儉疑惑的目光中,王玄策侃侃而談,終於將唐儉說服了。於是,王玄策就暫時在鴻臚寺幹了起來。
每日照樣的奔波在各個部門之間,有公務則處理,沒公務則溜號。如今,無論是軍事學院、裝備院還是調查院、偵察營,都已經走上了正規。一套在實踐中不斷進化完善的體制的建立,比起張允文成天坐鎮各個部門之中更能夠促進這些部門的發展。
軍事學院的第一批畢業生已經走出了校門,分散於各個衛府之中。當然百名騎兵系的優秀畢業生充入那支由突厥人組成的遊騎軍之中。而那些從軍事學院中畢業的公子哥兒,多是指揮系畢業,所以留在十六衛擔任低階軍官,遺憾的沒能離開長安。炮兵系的學員們也是沒能離開長安,甚至他們連軍事學院都沒有走出去,直接劃到了裝備院裡邊,成天和火炮打交道。參謀系的學員則是進入了參謀院和十二衛充當參謀。當然,還有一部分學員留在了學院擔任教員。
裝備院這邊,李世民和張允文重視的火炮也逐漸成型了。在試驗那種天威將軍炮的時候,張允文終於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錯誤。雖說有些炮彈能被滑膛炮順利打出去,但是,大多數炮彈卻是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