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宿命相逢(第3/4頁)
章節報錯
若諸葛亮只是一個普通的寒門子弟,和徐庶石韜他們相同,蔡氏也未必能看得上諸葛。
崔州平的父親,便是前太尉崔烈。
其兄長崔均,原本是袁紹手下的謀臣。但是袁紹死後,崔氏大不如前。所以把崔州平召回,就是為了給崔氏尋一個更好的出路。崔州平雖非長子,但畢竟嫡支,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崔均要想做出決定,也必須要爭取到崔州平的同意。
諸葛亮有一種預感,崔州平這一去,恐怕是再也不會返回水鏡山莊。
心中不免感到了幾分失落,總覺得空落落。
眼看著身邊的好友,一個個走出去,為前途奔波,而自己呢,卻留在荊州,無所事事。
蔡家女中上之姿,是蔡夫人的侄女。
才華算不得有多麼高明,但熟讀《女誡》,精通女紅,是一個持家型的賢妻良母。
對諸葛亮而言,蔡氏女倒也不錯。
只是當他去相親的時候,蔡家人曾有意無意的提出,希望諸葛亮能為劉表效力。
若說諸葛亮不心動,那是假的!
畢竟在荊州,他依附著劉表,能為劉表效力,無疑是一個最好的出路。
但諸葛亮對劉表也頗為了解,深知劉表只是一個守成之人,恐怕難以作出大事。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歸附劉表,必然能得重用。
畢竟諸葛亮和蔡氏女的親事,已成定局。而荊襄如今被蔡家掌控,且不說蔡夫人這一層關係,單就說水軍都督蔡瑁,也是手握兵權,有著極為巨大的影響力。
此外,蔡家和荊州世族盤根錯節,關係極其親密。
有這些人,諸葛亮又豈能受委屈?
偏偏,諸葛亮並不看好劉表……
前面有一座酒樓,諸葛亮邁步走進,在夥計的領引下,登上二樓。
與樓下喧鬧嘈雜的環境不同,二層顯得極為幽靜。諸葛亮在臨窗的桌子坐下,點了些酒菜,自斟自飲。
“孔明何故在此獨飲?”
諸葛亮抬頭看去,卻見一個三旬男子,笑呵呵的看著他。
“啊,是大兄啊!”
來人,名叫龐山民,是龐德公的侄子。
諸葛亮連忙起身讓座,請龐山民坐下同飲。
龐山民笑著擺手道:“家叔喚我前去,我此來只是為買些家叔喜愛的瓊漿罷了。
對了,聽說你婚事已經定下,不知定在何時?”
諸葛亮道:“婚期已定下,仲秋行大禮。”
“恩,成家了,終歸是一樁好事,從此可以定下心來……孔明,我還要恭喜你才是。”
“到時候,必請大兄赴宴。”
“呃……中秋的話,我怕是不能返回。”
“大兄要出門?”
龐山民點點頭,笑道:“士元來信,說他被拜為護羌校尉,故而我要把他的家眷送過去。”
諸葛亮聞聽一怔,“護羌校尉?士元怎會做到如此官位?”
龐山民搔搔頭,“據說是北中郎將曹朋舉薦,故而士元才得此官位。看他信中的意思,似乎是想要在河西立足。故而讓我把他妻子送過去,也免得心中牽掛。”
“如此,卻要恭喜士元……那孟建和石韜他們?”
“士元倒是沒說,只說了他的事情。
龐林此前來信,說他在許都,不日將前往河西。想必孟建會和他一同過去吧。”
諸葛亮的心裡,頓生波瀾。
護羌校尉!
想當年,龐統離開時還不如自己,而今卻已做到了護羌校尉。
諸葛亮的心裡,又怎能舒服?
他倒不是妒忌,但終究感覺不太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