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曹操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大殿上鴉雀無聲。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肯開口。

本來嘛,這是你老曹的家事,何必要拿出來問我們?

這牽扯到一個站隊的問題……萬一站錯了隊伍,那可是會死人的。

“想來司空也聽說了坊市流言。”曹操既然開口了,不回答肯定不成。所以,一雙雙眼睛,便落在了前太尉楊彪的身上。楊彪如今也是個白身,但卻有爵位,故而今日酒宴,也把他請來,“有傳言道,司空有意請曹友學為啟蒙先生,恐為謠傳。倒不是說曹友學怎地,他品行不差,只是年紀卻小了些。若再大幾歲,必然是最合適人選,可現在,恐有些不妥。”

“是啊,曹八百才情出眾,只是年紀小了!”

“恩,曹朋確有真才實學,但性子不免衝動……若讓他來擔當,未必合適。”

不管是出於好意,還是別有用心,有人開口,其他人自然跟上,議論紛紛……

這話題,主要還是圍繞著曹朋的年紀。當然也有些人,因此前曹朋大鬧輔國將軍府,對他頗有不滿。趁此機會,他們倒不介意踩上兩腳。雖然未必有效果,但是卻可以噁心一下曹朋。

眾人七嘴八舌,曹操很認真的聽取。

私心裡,他也覺得曹朋的年紀有點小了……

可是又覺得,啟蒙而已,不過是讀書識字,和年紀有什麼關係?

“文舉,你怎麼不說話?”

曹操的目光,環視殿上眾人後,落在了孔融的身上。

平日裡,就他是個話癆,今天卻不知為何,居然一言不發。

聽到曹操點他的名字,孔融咳嗽了一聲,站起身來。此前,楊彪回答時並未起身。而曹操所問的,又是私事,故而大家交談時,也都是坐著說話。孔融突然這麼鄭重其事的站起來,所有人都不禁一怔。孔融可不是普通人,他的聲名之大,可算得上是清流名士的代表。

他這麼站起來,莫非有什麼用意?

曹操,也愣住了!

孔融平日裡最是不拘小節,說好聽一點叫灑脫,說難聽一點叫狂放。

和曹操說話,他很少表現出如此鄭重之態。曹操心裡面,不禁有些好奇,想要聽聽孔融的說辭。

孔融繞過酒案,走到大殿中央。

只見他,正了正進賢冠,抖了抖衣衫,向前走了兩步,“融正欲為司空舉賢。”

“舉賢?”

“前些時日,融曾得一奇書,願獻於司空。”

說著話,孔融從懷中取出一本書冊,雙手高舉過頭頂。

“悅亦願為司空舉賢。”

“荀彧願為司空舉賢……”

“陳紀請為司空舉賢。”

呼啦啦,一下子站出來七八個人。

而且說的內容,居然一樣。

曹操愕然看著眾人,也有點懵了。

“文舉,你們這是……”

“司空可先看過這冊《三字經》後,自然明白。”

曹操走上前,從孔融手裡接過書冊。

書冊薄薄一本,並不厚。封面上用飛白體草隸,寫著‘三字經’三個字,落款署名,正是曹朋。

吾家萬里侯,又有新作?

曹操不禁好奇,翻開了封頁。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陸。有蟲魚,有鳥獸。此動物,能飛走……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

曹操一開始,只是小聲的唸誦。

但隨著讀下去,聲音漸漸變大,在大殿上空迴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