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利用鬼子練內勁(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剛猛,而是會不會把人“發”出去。
外家拳打人,作用力一般會直接作用於區域性,而內家拳對戰通常會把人“發”出去,表象上是把敵人“推、摔、扔”出去。
在對戰的時候,會不會讓自己打擊對手的作用力傳進對手的內部,其實並不是“內家”“外家”的區別。
武師們不是傻子,即便是所謂的外家拳拳師,也知道一拳打在對手身上,傷到對方的肌肉,不如傷到對方的心臟來的有效。
其實大部分拳法之中,都會練習把力量集中一點,透過最小的力量去發揮最大的作用。
內外家在用力原理上的本質區別,不是“力量會不會傳進對方體內”,也不是習練者自己的體內會不會有一股真實存在的如同流水或者蒸汽一樣的所謂的“內功”。
而是外家用力的方式為“先天力”,是區域性肌肉伸縮的力量,內家用力用的“後天力”,是一種整體發力,可稱為“內力”。
外家拳用先天力打人,其特徵是區域性肌肉緊張,很少將人打飛;內家拳用後天力打人,其特徵是區域性肌肉用力很小,便可將對手輕易“發”出。
因此,會不會發人是鑑別內家拳、外家拳的最重要的標準。內家拳功夫愈高,愈可以在任何狀態下,用任何部位將對手“發”出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再一個,內外家在克敵理念上也有區別,就是先發制人還是後發制人。
先發制人是以我方的主觀判斷為主,搶先出手,使用預先練熟的連環招法攻擊對手,是外家拳的特色。
後發制人是根據對手的招式和勁力來決定我方的招式和發力方法,透過“聽力”來判斷對手,然後透過發力來反擊,是內家拳的特點。
當然,所謂後發制人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後於對方出手,若真是這樣,練內家拳的遇到只動口不動手的,豈不是要拿對方沒辦法了?
事實上,後發制人,並不是出手的先後,而是發力的先後,是在“聽力”之後再發力。
內家拳手完全可以先敵出手,對方不接招便是實招;對方一接招,我方便聽力、變力、發力。
從歷史沿革上來看,內家拳是由外家拳發展而來的,因此,在內家拳中,有不少招式的外形來自外家拳,但是在外家拳中卻很少內家技術。
因為,內家拳的精髓不是招式的區別,而是用整勁,也就是“發內力”,會發內力的拳術就是內家拳。
事實上,這種發力方式的區別,就是這類不含玄幻源素的現實題材世界裡內外家的區別,至於有玄幻因素的世界,那就另當別論了。
廣為人知的,明勁、暗勁、化勁,甚至於更加玄幻的丹勁、見神不壞又該如何解釋?
:()萬界行者,永恆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