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如何發揮自身優勢(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人一鳥,美美的吃了一頓。
雖然沒有食鹽,吃起來沒有味道,仍然要比直接茹毛飲血強上百倍。
“時隔一個這麼久,終於又喝到水了!幸福!”
烤制鱷豬的擋空,旻科用鱷豬的皮做了一個裝水的兜子,去叢林裡找到小溪兜裡一大兜。
本來吧,若是沒條件的話,他其實並不介意喝生水,如今有條件,還是煮一煮更放心。
沒有鍋怎麼辦?
直接把豬皮當鍋也不是不可以,怎奈他還準備繼續用來當儲水的袋子呢。
他選擇了燒石法。
就是把石頭放在火裡燒熱,然後丟進水袋裡,滾燙的石頭會讓與它接觸的水沸騰,把熱量傳遞給水,只要多丟幾塊石頭,袋子裡的水,早晚會全部被燒開。
吃過飯之後,被火燒過的山洞也涼了下來,正好休息。
晚上沒有什麼不開眼的動物過來挑釁,就是有點兒吵。
“以前在生物稀少的地方穴居還不覺得,如今在林子邊上露營,這才知道,生物多了其實也不好。”
昨天晚上,林子裡各種稀奇古怪的聲音吵了一夜,直至天快亮了才消停,讓旻科很是煩躁。
喝了點水當早餐,揣上昨天晚上做的簡易火摺子,一人一鳥再次出發。
講究的火摺子做起來比較費事兒,簡易的就沒那麼複雜了,只需要苔蘚和朽木,這兩種材料森林裡到處都是。
把朽木揉成木屑,和乾薹蘚混合到一起,用火星陰燃,外面再包上溼苔蘚,保持陰燃的火種有氧氣供應但是又不太足,這樣,一塊不太小陰燃的火種基本可以儲存兩個小時左右。
只需要帶上兩三團,接續使用,基本可以保證下一次使用的時候有現成的火種可以用,不需要每次都現場生火。
若是講究一點兒,找個長管類的容器——比如竹筒——承裝起來,火種儲存的時間還能更長。
古代的火摺子原理與此基本相同,同樣是在一個管狀容器裡儲存一點陰燃的火種,使用的時候用嘴吹幾下,就可以獲得明火。
只不過火摺子是經過專業製作的,體積更小火種保持時間更長罷了。
一上午的時間就在不短的趕路中度過了,孤獨地穿梭在叢林之中,略顯無聊的旻科,突然興起,練起了投擲。
吃過午飯,繼續上路,一路過去,沿途的生物們簡直不勝其擾。
雖然沒有丟掉性命,任誰無緣無故的被打一下,心情肯定也好不了。
上個世界中,旻科幾乎把徒手和冷兵器格鬥刷滿了級,槍械使用也點出了槍鬥術,卻獨獨沒有專門練過投擲,不得不說是一種缺憾,這個世界他決定補上。
之前每次使用投擲技能,每次都能百發百中,不是因為他手裡有活,只是因為他都用念動力修正了落點。
說到投擲,最先想到的當然是飛刀飛針,但是遠遠不夠,“說起來,投擲技能似乎非常寬泛,只要把東西扔出去的全都可以歸類到這一項之下。
水滸裡就有一人把扔石頭玩明白了,打的梁山好幾個高手抱頭鼠竄,我現在行為就可以稱得上一句沒羽箭了吧!”
飛刀什麼的,如今沒有條件,石頭子還不是俯拾皆是。
“嗯,扔石頭子其實是一個很吃虧的行為……”
人們的投擲速度一般能達到自己自身奔跑速度的兩到三倍,經過訓練的高手可以投出自身奔跑速度的四到五倍。
也就是說,一個普通人,用手投擲石子或者飛刀,其初速度最多可以達到四十到五十米每秒。
旻科有武術功底在身,他可以投出自身速度六倍以上的初速度,當他的敏捷是10的時候,他可以扔出60米/秒,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