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咱們就住在船上,想去哪玩就去哪玩,好不好?”

穿著單薄絲質泳衣的玉兔,靠在白帝胸前甜蜜的點點頭。

……

秋天,應召入伍的義務兵人數達3000人,士兵總人數逼近5000人。

他們經過幾個月的訓練,依據他們自身的條件,分配於各個新殖民地開荒、戍邊,或是去兵工廠參加生產,或是留在主城中維持治安。

第一批120人義務兵,順利完成了他們的三年服役期,含淚退役。

一部分表現優異的義務兵,申請留在部隊,考核合格後,成為職業軍人。

這些人經驗豐富、技術過硬,是未來的軍官骨幹,以及優秀的教官。

有些優秀的義務兵在服役期間,展現出各種特殊天賦,被女官隊長們發掘,推薦至姬家產業中任職,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所有服役期滿的族人,都能拿到一大筆退役津貼。

這筆錢相當於當前普通市民,6年的年平均工資,足夠他們當成啟動資金,做個小買賣。

或者買一棟房子,成立自己的小家庭。

這筆錢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在白帝城足夠交購房首付,而在南岸新開發區,能全款拿下一座帶小院的一戶建。

而在新殖民港例如黃埔港,甚至能買下一棟別墅,外加一大片開墾好的農田。

如何花費,全看族人們自己選擇。

他們最捨不得的,還是陪伴自己三年之久的栓動步槍,這是他們最親密的戰友,被戰士們擦的鋥亮。

白帝從女官那裡,瞭解到了戰士們的心聲,准許他們保留自己的槍支,作為參加過兵役的光榮證明。

不過不可把槍支轉賣、或轉交給他人,不慎遺失要立刻上報。

退伍戰士得知可以保留配槍時,激動地無以復加,紛紛對白帝發誓,永遠用手中的槍保護族人。

隨著士兵一起退役的步槍,編號和膛線資訊都有過記錄。

眾所周知,每杆槍的膛線像指紋一樣,是唯一的。

它們射出去的彈頭,會被槍管膛線擠壓出獨特的刻痕,回收彈頭後沾上染料,在紙上滾一圈,就能簡單記錄膛線特徵儲存。

此後,只要能找到彈頭,就能很方便的利用膛線資訊,對比出這顆子彈是從哪把槍發射出來的。

這點對刑偵很有幫助,白帝懂得這個常識,提前安排兵工廠的人,在槍支出廠時,就做好了資訊登記工作。

此外族人們擁槍也不是件壞事。

真要遇到緊急戰事,只需給族人們發放子彈,退伍的義務兵就能秒變民兵戰鬥單位,共同抵禦外敵。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相互信任,否則就一定是混亂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