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盡的氣泡冒了出來,升到水面又炸裂,像是開鍋一樣。

王小c情急之下,渾身五彩真氣霎時出現,緊緊環繞。蛟魔的邪惡之力打在真氣上如同打在海綿上,化為無形,當他詫異的時候,也就一愣神兒的功夫,又被巨大的力量反彈了出去。他身上真氣所及之處盡被燒傷,血淋淋的,不知掉了多少鱗片,肉往外翻著,慘不忍睹。

其他小妖見老大受傷不輕,趕緊放下小棠前來攙扶,但見他全身上下已無半點可下手之處,又不知如何是好。

蛟魔怒氣更甚,奈何全無氣力,咬牙切齒說道:“你怎麼會有豐澤之氣,你和大禹是什麼關係?”

“豐澤之氣?”王小c納悶地重複了一遍,猛然想起來,當時為救治拓龍之傷將他帶到東嶺山找大夫石,後來進入槎牙洞,洞中鐘乳石散發五彩光芒,一道真氣進入體內。據小墨說這叫豐澤之氣,而且判斷出石大夫乃是水官大帝所化,而水官大帝便是大禹。

蛟魔之所以懼怕水官大帝的豐澤之氣,是因為他與大禹有著不解之緣,這還要從大舜說起。

舜和濟南的關係十分密切,傳說,舜耕於歷山,也就是現在的千佛山。他在這裡建房子,耕土地,順帶還娶了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又在堯年老之後,成為部落首領。可以說,濟南是舜王業興起的大本營。

,!

濟南有許多關於舜的傳說。舜耕種的千佛山,在歷史上叫做舜耕山,順帶著山下的那條路就被喚作舜耕路。濟南老城南門被稱為舜田門,在舜田門的北邊不遠,有口井叫做舜井,井上有亭,稱之舜井亭,亭內有碑,上書斗大“舜井”二字。

那井口直徑約有兩米,砌成四方青磚臺基,上置塊石雕鑿的圓口作岸,周飾石欄,井內垂鐵鏈,其來頭可不小,乃是舜所建的。

舜井歷史上名氣很大,歐陽修、蘇轍、元好問、曾鞏等文學大名家都曾詩讚。曾鞏贊曰:“山麓歸耕謎故壟,井榦餘汲見飛泉。清涵廣陌能成雨,冷侵平湖別有天。南狩一時成往事,重華千古似當年。更應此水無休歇,餘澤人間世世傳。”

井旁立有“龍虎護法”石碑,供“聖井龍泉通海淵之神”木牌;井後有院落,稱舜祠,由丘處機賜名為“迎祥宮”。

相傳大舜時代東海有一條“黑蛟”,名叫巫支祁,此獸身長百尺,力逾九象,青軀白額,金目雪牙,搖頭晃尾,直達雲霄。它朝思慕想要當天下首領,多次找舜提出要求被舜嚴厲拒絕。舜選大禹為首領,巫支祁懷恨在心,要報復舜,除掉禹。舜去世後,巫支祁全力以禹為敵,他令東海魚鱉一起出動發大水,淹沒村莊、淹沒歷山。大禹帶領百姓日夜治水,把無家可歸的百姓轉移到泰山、興隆山、龍洞山上。

大禹義憤填膺,懷揣照妖鏡,身帶定海針,手挽降魔鐵索,乘木伐在風浪中與巫支祁搏鬥,他丟擲降魔鐵索,把巫支祁打翻水上。蛟出水後,趁其不備,急忙逃遁,禹登高山尋找,見那孽畜竄入石洞中,才待要捉,它又長嘯一聲,穿山而過,潛于山澗黑洞中,禹全身彙集豐澤之氣,將其捉拿後,拖上山岡,洪水退去,災民跳躍歡呼。禹招民眾用鐵鏈將巫支祁穿鼻鎖頸,填入舜井內,並把鐵鏈子另一頭引上來鎖在井口鐵柱子上,並用豐澤之氣將他鎮壓。

當年禹登之山今為濟南東之禹登山,又名龍洞山,並留下長約百米的東龍洞。龍洞山東南有佛峪,峪南頭峰頂一平臺,大禹治水降巫支祁時曾在此駐足,故稱“禹王臺”,峪澗端頭即為黑龍潭,潭側就是捉拿巫支祁之黑龍洞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舜井的豐澤之氣逐漸式微,巫支祁竟然逃脫束縛,他本欲再次掀起巨浪,卻又被真武大帝捉住,壓在超然樓下,並且削去一身道行,以免再生禍災。

後來黑水私下傳授法術,收入麾下,放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