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擇四年(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初,燚軍在擊退了薩摩藩駐守在琉球的軍隊後,便沒有再繼續追擊那些已經出逃回日本島嶼的逃軍。

隨後接下來的時間裡,燚軍整體的表現都是很是剋制,除了是把薩摩藩海域附近所能看到為數不多的日本戰船給俘虜或者擊沉外,就沒有發生過登島之事。連那來往日本的商船也都是在排查過後便允予透過。

當然,燚軍也沒有完全空閒下來,在這些時間裡基本上都是在不停運輸各種軍用戰略物資到最新獲得的奄美島嶼上建設起了軍事基地。

與此同時,日本也沒有閒著。

他們趁著燚軍在建造軍事基地的時候,也在不斷地進行著籌糧備戰,同時江戶幕府也以日本天皇的名義派出了使者前往廣州去送出質問國書。

暴風雨前的平靜讓人安寧,甚至讓人產生了事情就這麼解決了的錯覺。

而在這其中最高興的應該是屬琉球王尚穆等人。

燚軍趕跑留在琉球主島的薩摩藩守軍,可以說是把薩摩藩懸在琉球王室頭上劍給拿了下來。而且燚朝還信守了承諾,沒有再繼續駐軍琉球主島,對琉球進行把控,沒有派出官員對琉球王室指手畫腳,把屬於琉球主權全部權力交回來給了琉球。

甚至於,琉球原本都不指望的北面失去的五島,在燚朝在一一收回後,還是把靠近琉球的那兩個島嶼也一併還給了琉球。

燚朝做到了承諾的,只是收取琉球最北面靠近日本的那三個島嶼,用來建造軍事基地幫助琉球防禦日本的繼續入侵。

很快,這事就在琉球盛傳開來。

如今琉球全民對於燚朝的無私表現可謂是感恩至極,對張瑞衷心愛戴更可謂是“死心塌地”。

特別是琉球的百姓們在得知燚軍要在奄美島嶼修建軍事基地事後,紛紛無條件的請求去幫忙建造。

沒有辦法,薩摩藩傀儡琉球的一百多年以來,琉球的百姓都是活在受日本人欺辱下,過著水深火熱日子,現在終於有中原王朝肯替他們撐腰了,他們自然也不想再回到薩摩藩統治的日子。

得到琉球全體百姓的全力支援,燚軍在奄美群島開展軍事基地工作非常順利。

當然了,參加軍事基地建設工作的琉球百姓也見識過了什麼叫做來自大國的豪橫。

有工錢拿不說,連只有琉球王室才能天天吃得起的白米飯和饅頭,在這裡都能讓他們頓頓吃飽,雖然肉類還是以海鮮為主,但是在油脂和細鹽的精心烹飪下,舌尖味蕾帶來的快感讓他們第一次感覺人生居然可以過得這麼的美好。

這也使得不少參加軍事基地建設的琉球百姓有了如何才能加入燚軍的想法。

天擇四年(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十五日

清明已過,晴空萬里,廣州的天氣已逐漸開始轉熱。

日本此次出動了使團上百人由江戶水域出海,一路南下航行了半個多月時間,總算是在無驚無險的情況下安全的抵達了廣州最新新建完成的港口海域附近。

隨著使團船隊的不斷靠近,從遠處可望見的一組組大型的滑輪裝卸機械臂也開始進入眼簾。

望著高大聳立的機械吊臂,視野開闊無邊的近現代化理念設計的大型港口,一下子就震懾住了這群平均身高不到一米五的日本使團成員。原本還持著自己是貴族觀點的日本使團成員,單單是在這碼頭面前就覺得自己是如此的自慚形穢。

出了客流碼頭,經過一系列的排查檢測後,日本使團終於迎來了燚朝禮部相關外交人員的接待。

日本幕府的出使工作一般都是由高家(官位)擔任,而此次擔任出使的是清和源氏今川家的品川信方。

然而,這些都是隻是使團表面現象而已。

品川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