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軍未來的統治地位。

也正是因為一邊要與滿清開戰,一邊又要與安南開戰,同時還要賑災,所以剿匪軍那本來就不算豐厚的戶部庫房幾乎要見了底。

也幸虧當初的來投的翟大坤找到了那份由鄭成功留下數百萬兩錢財的寶藏,不然即使是剿匪軍一路來繳獲不菲,海上貿易收穫豐厚,也難以一下子支援如此多線的支出。

而且,由於剿匪軍一路以來攻佔過快,許多的稅收還沒有收得上來,剿匪軍那龐大的軍費也是讓張瑞頭疼的事情。

和談,乾隆需要,張瑞也同樣需要。

剿匪軍的地盤是越打越大了,但是隊伍也是越來越臃腫了起來。

剿匪軍雖然如今的戰鬥力是比面對的清軍強上一些,但這些都是在內陸中,常年不征戰的清軍,真要面對了滿清的邊軍,張瑞不認為自己就能討得到什麼好。

同時,剿匪軍如今還有一個大的問題,就是缺乏足夠的文官。

文武為朝廷行走的兩條腿,缺一不可。

不然就算剿匪軍的軍事上可以打敗滿清,但如果政令不行,一樣有著失敗的危險。

而為了安撫地盤上的學子,剿匪軍早在去年的時候便已經開放出科舉,為即將成立的朝廷引入人才。不過即使是這樣,面對剿匪軍不斷擴大的地盤而言,文官的數量依舊是不足。

畢竟剿匪軍可是把原本只是一個縣官的職位就分出了好幾個職務,甚至是直接把一些科舉出來的學子下放去當村長、鄉長曆練。所以,剿匪軍所缺的文官就可想而知了。

而比起文官的缺少,更重要的是,剿匪軍如今還沒有制定出自己的一套法律法規,如今剿匪軍的地盤除了一些由張瑞指出的特殊條例外,基本上全部沿用著滿清的律法。

而這所有的一切都在等待著張瑞回去一一解決。

所以,如今看是平靜的剿匪軍,其實存在著眾多的風險。如果張瑞不能跟乾隆達成和談,有個穩定的時期讓張瑞來一一處理這些風險,那麼剿匪軍未來的路也會變得很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