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歐洲上空的陰雲(第1/2頁)
章節報錯
1911年,進入下半年後,歐洲空氣中瀰漫著火藥味,歐洲幾個大國很躁動。
首先搞事情的,當然是唐寧口中的大傻子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的搞事地點,就在葡萄牙的隔壁摩洛哥,這次事件就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第二次摩洛哥危機。
7月1日, 德國派出豹號戰艦到摩洛哥港口阿加迪爾,宣示德國在摩洛哥的利益,這引起法國的劇烈的反彈。
誰都知道,摩洛哥是西班牙與法國的勢力範圍,西班牙佔據摩洛哥北邊,剩餘的摩洛哥王國則是法國的勢力範圍。
德國的這個舉動嚴重挑釁法國, 不過他們找了個理由,法國一時間還被堵塞住了。
德國這次舉動打著招牌,是向法國追討賠償。
根據1906年阿爾赫西拉斯會議之決議, 法國得到不少在摩洛哥的利益,但是法國要給德國在某些方面讓利,但後來的事情發展中,德國沒有受到等價的回報。
德國的這次行動,找茬意味很明顯,威廉二世明顯是想借機欺詐法國,以獲得在摩洛哥的超額待遇。
不過威廉二世,明顯小覷了法國,在英國的力挺下,法國這一次很支愣。
法國政府,在有關摩洛哥利益上毫不退讓,這讓德國進退維谷,場面就這樣僵持下來。
如果沒有英國的支援,法國明顯是沒有那麼大的膽子。
可是如今協約國的成立,有了英國撐妖,法國的膽子很大, 面對戰爭的威脅根本就不怕。
德國與英國的撕破臉,歸根結底就是威廉二世腦殘。
本來德奧意三國同盟對上英俄協約, 雖然局面利於三國同盟,但大體上均勢,兩方不會輕易動手,只會維持僵局。
英國是推行大陸均勢的,兩方對峙,法俄雖然弱勢,但還沒讓英國親自下場的地步。
為了平衡歐洲均勢,英國很大可能是暗中向兩國輸血罷,但絕對不會像現在一樣親自上臺站在法國這一邊。
英,法,俄三國協約建立的那一刻,德,意,奧三國同盟就陷入了下風。
若是協約國沒有英國,威廉二世可以從法國手上敲到好多利益,畢竟法國不敢輕易言戰,他們面對德國的威脅, 只能退一些步。
三國同盟佔上風的優勢, 全被威廉二世給浪光了。
英國與德國的關係,從德國發起軍備競賽而變得緊張, 最後走向敵對。
在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領導下,德國從1890年代開始大量製造無畏艦,而英國則視之為企圖挑戰她海上霸權的舉動,開始轉變對德國的政策。
英國開始轉變對策,威廉二世這個大聰明,還在繼續挑逗英國的底線,最後直接把英國推向了法俄協約國。
7月1日,當英國發現德軍艦隻到達阿加迪爾後,誤以為德國想把該港轉為德軍在大西洋的軍港,所以在這一次德法交鋒中,徹徹底底的站在法國方面。
7月9日,威廉二世看到英國站在法國一邊後,沒有不自量力的挑戰兩國,他選擇了談判。
“威廉二世現在還是有點理智,不過這個理智也就能維持個三年了,德國終將落入深淵。”
看著《葡萄牙聯合報》上三國宣佈用談判解決危機的時候,瞭解歷史走向了唐寧笑著說。
當世界的目光聚焦於摩洛哥的時候,某些人菜癮大的國家,忍耐不住自己的慾望,也開始向北非伸手了。
8月31日,清早的陽光照進房間,唐寧緩緩醒了過來。
唐寧先拿開搭載自己身上妻子瑪麗的玉臂,他下了床的動作驚醒的瑪麗,她迷湖的睜開美目看著已經起來的唐寧。
“你在休息一會吧。”唐寧看到被自己驚醒妻子,關懷的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