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的接近產生了很大的麻煩。

在當時塞爾維亞卻對與保加利亞的結盟產生了很大的興趣,這和國內形勢對持有很大影響,當時許多激進組織紛紛要求政府儘快與其他斯拉夫國家結盟,以共同對付奧匈和愛斯曼帝國。

此外出於對外政策的需要,塞爾維亞在力圖鞏固巴爾幹的地位,為此極力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按照塞爾維亞外交大臣米拉諾維奇的說法,如再不和保加利亞聯合起來,那麼從此也就無法向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施加影響了。

由於保加利亞政府發生了變動,在上一年的1911年,由蓋朔夫領導的人民黨和以達內夫為首親俄的進步黨上臺組成了聯合政府,一改以往的消極態度,開始和塞爾維亞就結盟問題進行認真的談判。

1911年4月,塞爾維亞激進黨領袖帕西奇與保加利亞駐塞爾維亞大使託塞夫談話時強調。

兩國一旦結盟其目的一方面在於反對共同的敵人,同時也在於瓜分奧斯曼帝國在歐洲領土的辦法來擴大兩國的版圖,一次定下塞爾維亞同保加利亞結盟的基調。

帕西奇這裡所說的將被瓜分的奧斯曼領土明顯就是馬其頓,由於其境內雜居著塞爾維亞人、希臘人、土耳其人、保加利亞人、阿爾巴尼亞人、羅馬尼亞人等等。

於是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和希臘都對這塊領地有自己的要求。希望如不能全面控制,那麼至少也要得到其中的一部分。保加利亞方面的帕西奇的意見表示贊同,此後雙方的談判得意加速進行。

在歐洲列強方面,尤其是俄國的態度,對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軍事親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俄國贊同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結盟,兩國自然也沒讓他失望。

自1910年起就與保加利亞進行廣泛的接觸。由於保加利亞急欲重圓“大保加利亞”的野心,希望得到俄國的支援,因此也在積極靠攏俄國。但是在談判的過程中,雙方才發現在戰略目標方面存在有很大的差異。

首先是保加利亞的期望值過高,希望借俄國的幫助取得薩洛尼卡和亞得里亞堡。

對於這種要求,俄國則擔心會因此對保加利亞承擔過多的義務,讓自己捲入與歐洲其他列強的衝突當中,這是俄國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俄國堅持保加利亞和塞爾維養結盟目標應該針對奧匈帝國,不應該與土耳其為敵,這當然又遭到保加利亞的回絕。這樣一來,最後談判也就陷入僵局。

不過是事情很快出現了轉機,從1911年下旬開始,俄國對保加利亞的態度又變得熱情起來。努力推動塞爾維亞和他接近,並且強調只有在他們兩國結盟的條件下,俄國才可以考慮和保加利亞的結盟問題,從而對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的談判注入強心劑。

不僅如此,俄國駐塞爾維亞大使哈特維格和駐保加利亞大使聶留道夫還開始積極參與到雙方的外交談判裡,為最刺手的馬裡頓問題提出了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馬其頓北部東南角歸保加利亞,西北角歸塞爾維亞,至於兩者之間的一塊土地的歸屬則將來由俄國沙皇去裁定。

俄國駐保加利亞軍事武官羅曼諾夫斯基,還就此建議的許多細節進一步的加以闡明。馬其頓南部留給希臘,因為需要希臘的海軍阻攔來自奧斯曼亞洲領土的軍隊增援,斷劫其最方面的海路運輸。

馬其頓問題的解決為兩國結盟掃除了一個最大的障礙。

隨著進度的加快,以及義大利的催促,終於兩國在1912年3月12日,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正式簽訂友好同盟條約,其內容除了兩國中的一國遭到攻擊應該互相承擔軍事義務以外。

條約中,還規定應該結束奧斯曼土耳其在科索沃和馬其頓在兩地的統治,並就瓜分馬其頓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