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斷了他的話,語氣中帶著一絲請求,“不知可否與我一同前往天文觀測站,實地考察一番?”

吳學者略一沉吟,緩緩點了點頭……

楊啟巧妙地將新曆法的概念融入到現有曆法體系中,並提出一個循序漸進的改進方案。

他不再強調全面推翻,而是主張逐步融合,先以預測特定農事時節為試點,例如預測來年春天第一場雨的到來,以驗證新方法的準確性。

他深入淺出地解釋瞭如何利用天文觀測的資料,結合傳統的經驗,更精確地預測氣候變化,並詳細闡述了新方法帶來的潛在收益,例如減少農業損失,提高糧食產量。

他充滿激情和自信的演講,逐漸打動了在場的學者和官員。

他們開始認真思考楊啟的提議,原本緊鎖的眉頭也漸漸舒展開來。

吳學者率先表示贊同,其他官員也紛紛點頭,表示願意嘗試。

一種榮耀的氛圍開始在朝堂上瀰漫開來。

楊啟感到一股暖流湧上心頭郭婉站在一旁,看著意氣風發的楊啟,眼中滿是崇拜。

她為他感到驕傲,也為他感到欣慰。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滿了天文觀測站。

楊啟和郭婉並肩坐在平臺上,眺望著遠方。

微風拂過,帶來一絲清涼,也吹散了連日來的疲憊。

楊啟輕輕地將郭婉攬入懷中,溫柔地撫摸著她的秀髮。

“婉兒,”他輕聲說道,“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援。”郭婉依偎在他的懷裡,感受著他溫暖的懷抱,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我相信你,”她柔聲說道,“你一定可以成功的。” 溫馨的氛圍在兩人之間蔓延開來,彷彿時間都靜止在了這一刻。

夜幕降臨,繁星點點。

楊啟和吳學者正在仔細核對著天文觀測的資料。

突然,楊啟的手指停在了其中一頁上,眉頭緊鎖。

他反覆檢查了幾遍,臉色變得越來越凝重。

“吳學者,”他沉聲說道,“你看這裡……”他指著資料記錄上的一個細微的偏差,“這……這不對勁。”吳學者湊近一看,臉色也變了。

“這……”他喃喃自語,“怎麼會這樣?” 緊張的氛圍再次籠罩了整個觀測站,彷彿暴風雨前的寧靜。

楊啟深吸一口氣,“我們必須……”

:()我在宋朝造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