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晁蓋之死(1)(第2/2頁)
章節報錯
說,當場就雙膝跪地,恭恭敬敬地朝著宋江磕了四個響頭。等到站起身來後,他飽含深情地說出了自己內心深處積壓已久的話語:“自從上次與兄長分別以後,我扳著指頭細細一算,不知不覺間已經過去整整五六年的時間了呀!在這段漫長的日子裡,小弟我每時每刻、心心念念牽掛著的人都是您吶!”
要知道,早在花榮剛剛二十出頭風華正茂的年紀,他就曾不遠千里親自趕赴鄆城縣專程去拜訪宋江。也正是那次會面,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從此便結下了如同親兄弟一般無比深厚的真摯情誼。
需知,對於一個人來說,二十歲左右的年紀可謂至關重要,此時正是其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逐漸形成,並逐步趨於穩定的關鍵時期。無巧不成書,就在這一人生的重要轉折點上,花榮機緣巧合之下得以結識了宋江。而自那以後,二人更是一見如故,彼此引為知己。
毫無疑問,宋江與花榮之間的情誼,絕非普通朋友那般簡單,而是如同君子之交淡如水般純粹,又如親兄弟一般親密無間。他們的情感交流不僅侷限於物質層面,更多的是精神世界的相互契合以及靈魂深處的共鳴。這般深厚的交情,簡直可與歷史上著名的桃園三結義相媲美。
宋江的三觀深深地影響著花榮,以至於花榮對其觀點深信不疑且高度認同。正是基於這樣堅實的思想基礎,兩人之間所建立起來的情誼堪稱人世間最真摯、最深沉、最厚重的感情之一。這種惺惺相惜之情,非局外人所能真正理解。
陳星心說,“假如我就是宋江,即便心中有除掉晁蓋的念頭,恐怕也絕不會輕易派遣我的鐵桿兄弟花榮前去執行暗殺任務。畢竟,花榮此人聰明伶俐,機智過人,如果我真的是那種會將自己的好兄弟拖入險境、不顧死活之人,那麼以花榮之精明,又怎會心甘情願地始終如一地追隨於我,為我鞍前馬後效力呢?”
宋江與花榮之間的默契,猶如高山流水遇知音,心有靈犀一點通,在《水滸傳》中多處描寫,這裡就不展開一一說明了。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基於宋江和花榮之間的這種關係,最不可能射死晁蓋的就是花榮。非但如此,晁蓋中箭的那個夜晚,必定有眾多的兄弟如眾星捧月般圍繞在他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