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鎮壓,境外有察布看管,讓他折騰折騰、出出心中惡氣也就罷了,沒想到李季安真的帶著宋宜嘉逃脫,超出了他的控制範疇。

李季安是張燦的關門弟子,而張燦是唯一的神符師。利用買命莊攪擾了譚德的視線,死去的劍客和陣師讓察布放鬆了警惕,讓鎮遠關之戰攪亂了雙方的關注點,讓烏查草原的兩次交割去牽扯兩邊駐軍的精力。

和親之事已被徹底攪渾。

太子崢嶸初露,讓宋建業很開心。有兒城府如此,日後當不負江山社稷。

“太子,和親一事,你認為要如何善後?”

“稟父王,楊雄等人已在蓮山搜尋多日無果,可以召回;讓欽天監派出修行者前往,一邊搜尋一邊調查事實真相較為穩妥。另外,兒臣聽聞,單于古羅糾集部眾,準備前去攻打西北各小國。若是任其發展,只怕下一步就是舉兵南下。兒臣建議舉國北伐,讓草原陷入兩線作戰的不利境地。即便不能取勝,也可以極大削弱草原實力。”

“兵部,你認為呢?”

兵部尚書石堅道,“稟陛下,兵部認為,現在不是北伐的最好時機。西北諸國實力孱弱,古羅只需徵調兩三個部落即可,而剩餘的十五個部落的兵力仍然不動,古羅和察布的精銳依然在南線佈防。倉促起兵,不利於我。”

“若是一味求穩,只怕也會陷入一直被打的被動局面。武者有言,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宋澤浩道,“若是將軍都害怕打仗,士兵怎能不膽怯?”

“回太子殿下,用兵不同於武者對決,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也講究國家的大戰略,不逞匹夫之勇。若是定下北伐戰略,就該積蓄糧草、打造軍械、訓練士卒;兵部和內閣要聯合研究進兵路線,保障後勤補給。要打誰、怎麼打、打到什麼程度,要用到多少賦稅、徵集多少士兵、民夫、馬匹,要打多長時間,我們也要反覆推演。若是不幸戰敗,如何將損失降低到最大程度,若是慘敗,如何儲存社稷,以便將來反攻。這些東西,都要在用兵之前考慮周到,並寫成策略存放,以備不時之需。”

“聽你這麼說,反正就是這仗打不得咯?”宋澤勇忍不住道,“石堅,你是兵部之首,位列九卿,如此長他人志氣,未免可恥。”

“回二殿下,豈不聞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老臣受陛下知遇之恩,位列兵部,忝掌帥印,將失一令而軍破身死,危及江山社稷,怎麼能不慎重?”

“我也領過兵,打過仗,哪有那麼多頭頭道道?面對草原騎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衝上去幹,哪次沒打贏?想當年我……”

“你閉嘴吧!”宋建業聽不下去了,“依石將軍的意思,謀定而後動,要先敲定哪一個事項?”

,!

“從小到大,依次而定。先要確定,對草原是主動出兵,還是防守優先;其次,若是主動出擊,是尋求重創對方還是吃掉一部?”

“兵部有什麼看法?”

“太子殿下說得對,以臣愚見,草原十八部大約三年後要南下,我們要為大規模國戰做準備。首先,要鞏固譚德北部邊軍,築高牆、廣積糧,以城池、堡壘擴大縱深,消耗對方騎兵;其次,要組建一個大規模的騎兵軍團,一人三馬,重一輕七,千里賓士,機動作戰;再次,挑選年輕將領,每日兵推演習,嚴格考核;最後,涉及用兵,國家的財政必然吃緊,也不可大規模拔高賦稅徭役,過分加重百姓負擔,需要陛下關照戶部,拿出一個解決方案。”

“太子以為如何?”宋建業問。

“石尚書說得對,是我莽撞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為人君者,要以得人才為第一要義,從諫如流。這一點,你要牢記。”

“兒臣謹記。”

“宋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