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百年中國現代詩歌漫談(6)(第1/3頁)
章節報錯
5.中國的詩歌還能起死回生嗎?
你沒有讀錯這個小標題。其實早就有人說:詩歌死了。其實,何止是詩歌死了,在中國,整個文學也已經瀕臨死亡了。小說沒人讀了,人們經常透過電視連續劇才知道有這麼本小說。作家乾脆直接寫連續劇劇本得了。連書也奄奄一息了。再下去,紙張只能用來做廣告海報或者包裝物了。何況是詩?詩比小說去世得還要早一些。
說詩歌死了,只須這麼看就行:在顧城悲劇之後,總算還有一個海子;然而在海子90年代初去世後,再也沒有出過一個家喻戶曉的詩人了(當然,初期還有個汪國真,但汪國真現象是個“臨時的意外”,有點象詩的迴光返照)。而在二三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那可是層出不窮的呢。也可以說,中國詩歌隨著海子的死就已經死了。當然,這二三十年來,有些用下半身或者下半身產物還能引起一些關注,但那些關注自然都是一現而逝的芸花,至少對廣大的民眾而言。當然,許多年輕過的“老詩人”還健在,比如席慕容,北島,舒婷,但有多少人還知道,還讀到他們新寫的什麼詩呢?當然,有些新的中的詩人還會冒出來,但有幾個人關注呢?
可是,誰說詩歌死了?
早在十多年前,我就看到過一位文學評論界的大佬說的:據初步估算,中國至少有上億人在寫詩。也有人說:中國寫詩的人大概在二百萬到五百萬之間。這些都是估計。比較可靠的是:《詩刊》副主編李少君對記者說:在他看來,寫詩的人非常多,“我們有個《中國詩歌網》,每天投稿的人就有兩千多。”也就是說,每個月約有6萬人,每年約有70萬人投稿。而我熟悉的寫詩的朋友裡,就沒聽說誰給《中國詩歌網》投稿的。如果十個人裡有一個每年會給《中國詩歌網》投一次稿,那至少有700至1000萬人在寫詩吧?如果1000萬人裡有700萬不是每年重複投稿的,那麼投稿的總人數的百分之七十應該乘上5(年)或者10(年)吧?說十個人裡有一個給該網投過稿,無論如何是多說了的。如果說100個人或1000個人裡面有一個投過稿,其實並不過分。這數字就更大了。不管怎麼說,中國寫詩的人數是非常多的。照這麼算,幾千萬至少是有的。也許說上億也並不誇張。而這其中還會有相當多的人在寫舊體詩詞。
這麼多人在寫詩,詩歌又怎麼會死呢?它分明活蹦亂跳地活著呢。
詩歌活著,但它已經不再是活給別人看的,或者不是能夠把詩人寫成大詩人的那種物件了。看到各個群裡都有人說:就把寫詩當成娛樂吧。這種娛樂,又不用花錢,高興了就好,能在一個小圈子裡讓朋友們看看,甚至獲得幾個贊,就可以了。
可我還是要說:詩歌死了,因為可以一舉讓廣大民眾爭相傳頌的詩歌死了,寫詩可以把自己寫成大詩人的詩歌死了。從這個角度看,詩歌確實是死了。
這就回到這個小標題了:詩歌還能起死回生嗎?我的答覆是:可能性是存在的。我認為做以下三個動作,就有可能實現這種可能性。
第一個動作是“等待”。我們處在網路和資訊瘋狂的時代,可是在日本和德國等國,還有很多人在讀書,包括讀詩。我相信,會有一天,人們會重新有放緩生活節奏,加深生活內涵,提高文化生活質量的需求。畢竟每個時代都在變化著。我們這個時代變得更快。
第二個動作是,不管我們現在能及於多少讀者聽眾,是自我娛樂也好,小範圍相互鼓勵也好,喜歡寫詩的人還是要儘量寫好,寫出最好的詩來。或許哪天就被大眾接受了。這麼巨大的人數在寫詩,我相信肯定有不少人寫的是精品,甚至是劃時代的精品。盛唐時,全中國人數也就五千萬,經動亂等摧殘,唐末時只有兩千萬人了。而我們中國現在寫詩的人就有至少上千萬,甚至幾千萬,也可能真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