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據地不斷進行“掃蕩”。日偽軍依靠幾條交通線,不斷向我根據地擴張佔領區,增多據點。同時,日軍採用多面政策,除軍事進攻,還有政治誘降、經濟封鎖、文化欺騙。日軍推行所謂“治安強化”〔74〕政策後,偽軍、偽組織擴大,敵佔區擴大,我抗日根據地愈見縮小,部隊給養供應困難。日軍又封鎖與隔絕我各抗日根據地之聯絡,特別對晉東南實行其“囚籠政策”〔75〕,使形勢日趨嚴重。敵偽依靠據點到處搶掠,實行“三光”政策,人民受到了嚴重的摧殘。
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給敵偽以沉重打擊。亦有少數地區的群眾,在敵人的嚴厲威逼下,甚至有動搖投敵者。從一九四○年三月前後至七月,華北抗日根據地大片地迅速變為游擊區。大破襲戰之前,只剩下兩個縣城,即太行山的平順和晉西北的偏關。原來一面負擔的群眾變為兩面負擔(即對抗日政府負擔,又對偽政權負擔)。
國際上,由於東方慕尼黑危險的增加,對敵佔區人民特別是知識分子也有影響。
可是敵偽深入我根據地後,普遍築碉堡,兵力分散,反而形成敵後的敵後。主要是交通線空虛,守備薄弱,這對我是一個有利的戰機。
這些,都是促使組織這次戰役的原因。
再者,還由於對敵人的動向有錯誤的估計,也是發起這次戰役的重要原因之一。當時認為,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動,西南國際交通線路〔76〕被截斷,增加了國民黨的動搖;敵人又散佈“八月進攻西安”的空氣,再截斷我西北交通線,在這種緊張的空氣裡,國民黨就更加動搖了,投降危險也隨之嚴重。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決定組織一次大破襲戰役。八路軍總部決定七月上旬開始準備,八月上旬乘青紗帳旺盛時進行大破襲戰。原定兵力是二十二個團(晉察冀十個團,一二九師八個團,一二○師四個團),重點破襲正太路;其次破襲平漢路、同蒲路北段和白晉路(注:①白晉路是白圭至晉城的鐵路,現已拆除。);並擬於“八一三”前後開始向敵各交通線進攻。任務分配是:太行山區是從娘子關起至太谷,從石家莊起至新鄉;五臺山區是從石家莊起至盧溝橋,娘於關至石家莊,以及南口東西段;晉綏區是從太原以北到雁門關北;太嶽區是白晉路全段;冀南區和冀中區是從石家莊至德州全段。
總部決定後,七月二十二日發出電報給各區,也報軍委。估計到破襲戰開始時,日偽軍會有相當部分,必從我根據地內向外撤退,故部署我各軍區和軍分割槽應預有準備,乘敵退出碉堡工事時,儘量消滅敵人,平毀碉堡及封鎖溝、牆。各區接到此部署後,積極行動,提早準備和進入預定地域。當時是青紗帳旺盛時期,雖敵偽碉堡密佈,還是未被敵人發覺。為防止敵人發覺,保障各地同時突然襲擊,以便給敵偽更大震動,大概比預定時間提早了十天,即在七月下旬開始(注:①百團大戰在八月二十日開始。)的。故未等到軍委批准(這是不對的),就提早發起了戰鬥。
在戰鬥開始並且取得了一些勝利以後,各根據地有不少武裝力量乘敵偽倉皇撤退時,自動參加了戰鬥,自發地奮起追殲敵偽,加上原佈置的二十二個團,共有一百零四個團。故在發表戰報時,名為百團大戰。這說明在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是有高度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日本軍華北司令部對此役名之日挖心戰。以後每年此日,作為挖心戰紀念日。
此役共消滅日偽軍三萬餘人,自動瓦解潰散的偽軍、偽組織比此數要大得多。正太路、平漢路一個多月才通車。收復大量縣城,有些得而復失。在破襲時一度收復有四五十縣,最後得到鞏固的縣城還有二十六個以上。太行山區有榆社、武鄉、黎城、涉縣、陵川、襄垣等六縣;太嶽區有沁源、浮山、安澤等三縣;五臺區有阜平、靈邱、淶源、渾源四縣;晉西北有臨縣、興縣、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