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我們繼續圍攻南豐城,但未猛攻。守敵毛炳文告急,蔣介石調駐吉安兩個師,沿永豐、宜黃側我蘇區邊緣東進,增援南豐。三軍團改強攻為佯攻,和一軍團一道轉移至宜黃、樂安之線以南,側擊東進之敵,消滅援敵兩個師。宜黃敵一個師向南出擊,我又殲滅該師,活捉該師師長陳時驥,共殲敵二萬八千人。敵人的第四次“圍剿”就這樣輕而易舉地粉碎了。注:①紅軍奪取南豐城是在一丸三三年二月。
注 釋
〔46〕改組派,是二十年代末期到三十年代初期的國民黨派系之一。一九二七年“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後,武漢汪精衛的國民黨和南京蔣介石的國民黨合流。汪精衛、陳公博、顧孟餘等不滿蔣介石獨攬權力,一九二八年底在上海成立“中國國民黨改組同志會”,形成了國民黨中的“改組派”。
〔47〕 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夜,日本海軍陸戰隊向上海進攻。當時駐在上海的十九路軍在全國人民抗日高潮的影響和推動下,和上海人民一起進行了一個多月的英勇抗戰,給日本帝國主義以沉重的打擊。這次抗戰由於蔣介石和汪精衛的出賣而失敗。這次事件通稱“一·二八”事變。
第十章 在反五次“圍剿”前後逐漸認識王明路線
(一九三年一年十一月至一九三四年九月)
大概是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在第一次蘇維埃代表大會時,傳達了四中全會,說四中全會如何偉大正確,完全是布林什維克化的國際路線;講到召開四中全會前如何進行黨內秘密活動,從莫斯科回到上海的同志,如何敏銳地認識三中全會反對立三路線時的調和主義。使我聽了,不是三中全會的中央決定要開四中全會的,而是從莫斯科回國的同志在黨內進行秘密活動,對三中全會中央突然襲擊,迫使中央召開的。這使我對四中全會的合法性有了一些懷疑。在談到調和主義罪惡如何大時,我當時想:已經撤銷了李立三的領導工作,李本人也承認了錯誤,並去莫斯科學習;三中全會中央又發了補充指示(通知),說明李立三不僅是策略上的錯誤,而且是路線錯誤,這個問題在政治上、組織上都解決了,為什麼還要開四中全會呢?我懷疑四中全會有宗派主義傾向。我當時是三軍團前委書記,應當認真傳達四中全會,聯絡立三路線進行討論,我沒有傳達這次會議,而政治部系統是傳達了。當時總政治部主任是王稼祥,三軍團政治部主任是袁國平,我也沒有過問此事。
當時中央的各項決定,大部分我是不知道的,但是,有一些具體問題,我也有過不同的意見。在四次反“圍剿”勝利後,撤銷一軍團政治委員羅榮桓的職務,不久撤銷三軍團政治委員滕代遠的職務。我電告博古,現在戰爭環境,軍中高階幹部不宜輕易調換,滕同三軍團群眾有一定聯絡,請求免調滕代遠,博古沒有回電,我生悶氣,代遠當然服從命令走了。軍隊中取消黨委制,實行單一首長制,即政委有最後決定權;不要老政治委員,而要換新政委。不依靠群眾的單純肅反觀點,造成軍內人人自危,軍隊內部民主受到很大限制。特別是原屬政治部的鋤奸部,改為保衛局,為政治部平列機關,不受政治機關領導,形成特殊化、神秘化,嚴重地脫離群眾,造成互不信任。軍隊也不做地方群眾工作。以上毒流很久才清除。不久反對所謂羅明路線,其罪狀是羅明在一封信中說,蘇維埃邊緣區和中心區的具體政策應有所不同。這完全是對的,這是什麼退卻逃跑、右傾機會主義路線呢?
從粉碎四次“圍剿”到五次“圍剿”開始,蘇區毫無擴大。派去湘鄂贛邊區和鄂東南區的欽差大臣,把當地黨政軍大批領導於部打成改組派,加以殺害,放上他們派出去的欽差大臣,或調換氣味相投的一些人。這些事實使我慢慢認識到,四中全會是小資產階級宗派篡奪了黨中央領導權。
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