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員交不動了,就只能退保自己當初為了衝業績的一些小保單。實在經濟很困難的那些業務員,就只能在離職後,或者保單失效後退保。

公司的退保率在疫情後劇增,一方面由於市場上可選的保險產品多了,另一方面大家的收入都下降比較明顯,很多人認為保險並沒有那麼迫切,就先砍了這部分費用,退保了。

公司因為退保率居高不下,就開始管控退保,尤其業務員的自保件、第二年繳費的保單的退保。有很多業務員因為這樣的情況導致被品質扣分或者影響一些產品的銷售資格。甚至一些主管因此降級為業務員的。

公司監管力度加大了,導致業務員怨言也多起來。大家不再像過去那麼相信公司了。在危機面前,公司首先考慮的是利潤和股東利益,並不是客戶的利益。

加上銀保監也出臺了關於業務員自保件的管控,使得現在的業務員都儘量不出自己的保單了。有需求的才出,雖然還是會有佣金。但是很多銷售競賽方案、考核等都不計入業績。

有的業務員認為,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業務員是公司忠實的客戶,業務員的家庭也是有保險需求的。但是公司並沒有把業務員當作客戶看待,有的時候還是雙標的,業務員即使是VIp等級比較高的情況,服務的禮品和服務的標準並不一定和客戶的一樣。因為公司可能認為你自己就是業務員,不需要像對待客戶那樣。

諸多原因,加上公司改革,當時在疫情前幾年,公司請來了一個國外的職業經理人,大刀闊斧搞改革。業務員發現以前大家的佣金還可以的,疫情後產品佣金大幅下降了。現在要多做保單件數才能獲得月收入兩萬。至少要比以前多做兩到三件保單。

當時折騰了幾年,區經理和片區總不久就會換人。三五年過去了,銷售隊伍只能感覺到越來越少人,但是並不能感覺到改革的效果。但是看到公司對外的宣傳和媒體報道,都在說公司的減員增效取得了效果。

有可能過去在內勤隊伍裡可能真的冗員比較多吧。他們在這幾年確實也不容易,只有年輕一點的那些會繼續留下來。畢竟他們可能去換個新的工作,競爭力並沒有那麼強,而且現在也不容易找到好工作。

這個職業經理人在服務了公司五六年後,離開了,在網上的官方公眾號的評論區裡還挺多人罵這個職業經理人的,都說離職了好。林麗他們作為外勤人員無所謂,因為都是做自己的活,而內勤人員可能更容易感受到那些變革吧。

可是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能出一個月兩件單,都是要很勤快拜訪客戶才可能有。還有至少60%的人出不了單。很多人就離開了這個行業。出去之後,對這個公司評價極差,認為它並不尊重自己的業務員,不珍惜以往老業務員的付出,過河拆橋。

即使現在公司的賠付率和信用評級經過幾年的努力提高,信用評級回到了AA級,賠付率在200%以上。退保率現在也平穩了。該退保的都退保了。但是公司的風評比疫情前差了很多。網上很多自媒體平臺都是抨擊公司的內容。

孰是孰非,只有當事人才清楚。林麗也不知道是什麼魔力讓自己在最難的時候也沒有放棄離開這個公司?她自己感覺可能是有一兩個比較忠誠的客戶家庭的支援吧,也可能是自己不甘心這麼多年的付出和沉澱,或者是自己懶得變動吧。

如果換了一個新的工作,至少要花三年的時間才能奠定好新的基礎。可是現在世界變化太快,哪裡有那麼多個三年。她不想再試錯。也許等大環境經濟好一點,保險業務會好做一點吧。

林麗現在也學會了篩選不同的客戶提供不同的服務標準,這樣有利於自己節省展業成本。年底時候她去給一個老客戶出稅優險。當時客戶聊到了晚上十一點多,他們簽好保單,完成了回執簽收和回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