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麻慄壩(第2/2頁)
章節報錯
才想要割讓了這個不確定的因素出來。”杜牧整理了一下思路回答道。
“哦,繼續說下去。”杜牧的話讓張瑞突然間感到了興致。
“清康熙二年,永曆帝被吳三桂縊死在昆明的逼死坡。而永曆帝死後,其部下隨從等除了少量降清之外,大部分人隨著將領楊高學逃入中緬邊界線附近科幹山避難,也就是這個麻慄壩,此後他們又繼續在這裡與清軍周旋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後來清朝在臘戌附近設立“木邦宣慰司”,命楊高學世守其地,他們跟清朝的鬥爭才算是結束。”杜牧在一口氣說完後竟不由自主的又深吸了一口氣繼續說道。
“如今在緬清戰爭中,麻慄壩的土司楊維興並沒有選擇投降看是強勢而來緬甸,而是一直在後方與緬甸作戰,給緬甸的軍隊後勤造成了極大的困擾,這也讓滿清的軍隊獲得不小的助力。”
“然而即使新上任的土司楊維興再有本事,單單一個麻慄壩之地想要對抗剛剛一統緬甸的雄主雍籍牙似乎還是不夠看。”
“滿清此時又無心於雲南戰事,況且他們估計也認為麻慄壩的百姓都是一些明朝遺民,不過是迫於無奈才要降清。如今有我燚朝正統在,他們隨時會叛變降我們,所以認為丟棄隨時可以叛變的危險來換取雲南邊境的穩定實屬理智之事。”
“而緬甸在麻慄壩等各方不願意投降它的土司阻撓下,想要再進一步,可能性也不大。所以滿清跟緬甸都有達成協議想法。一旦他們達成協議,滿清將獲得喘息,緬甸則會在新得來的土地上大開殺戒,獲得實力補充,說不定會威脅到我們廣西。”
“呵,緬甸。我記得沒錯的話,永曆帝在緬甸可是受過辱的吧!”張瑞臉色露出著玩世不恭的模樣。
杜牧見張瑞如此,便知道緬甸這次估計是要麻煩了,也不在意的回答道:“是的,當初就是緬甸王親手把永曆皇帝交到了吳三桂手上,這才讓永曆帝這麼輕易的就被吳三桂殺死。”
注①:這裡的小李杜之意。即唐朝時:杜甫跟李白成為大李杜,而李賀跟杜牧稱為小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