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朝鮮(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得不說,珍妮最後一句話非常具有殺傷力。
你肯尼迪就算再能說一千道一萬又怎麼樣?完全不影響人家是皇帝。
這就足夠了。
肯尼迪一時語塞,珍妮也停了話語。
一陣短暫的沉默後,愛麗絲突然間出聲打破了沉默:“珍妮,你剛剛不是說那些帶帽子的人應該是朝鮮人嗎?他們又不是中國人,為什麼也在那跪拜雕像?”
珍妮依著愛麗絲所示的方向看了一眼後回答道:“這個問題我之前也問過別人,他說得有些複雜,我也不是很能理解,就先從這個雕像的事情說起吧!”
“好的。”愛麗絲應道。
傳統上來說“活人不立像”,張瑞也不想弄這個雕像出來。拋開傳統文化上的禁忌之事不說,還有一點,如果百姓們都認識了他的相貌,張瑞以後想要再外出進行微服私訪,會有很多的麻煩。
可是,不弄自己的相貌出來,外面的百姓都把他傳得是奇形怪狀了。
什麼鞋拔子臉,手臂過膝蓋都是輕的,就差沒傳出三頭六臂,一聲不吭就可以噴火。
張瑞自認為自己雖談不上“俊俏”二字,但也絕對不會是“奇形怪狀”。
在封建傳統上說天子之相,當異於常人。
可為了避免百姓對他的形象過於扭曲,張瑞只好弄出一座雕像來,好讓百姓們熟知他的相貌,省得百姓們會被一些騙子糊弄欺騙,也免得滿清對自己相貌上各種抹黑。
同時為了防止地方上的官員為拍自己的“馬屁”,隨處建造雕像攀比擾民。張瑞明令禁止了地方上的官員,以任意藉口、任何目的來建造自己的雕像,違令者可直接罷官。
因此,這裡的雕像是張瑞設立出來的唯一一座面相於民間的形象展示存在。
正因如此,它就顯得稀有而且特別的貴重。
對於很多一輩子都不可能見到過皇帝的人來說,這裡就成為了唯一可以簡單“面聖”的地方。
封建王朝的民間傳聞中,皇帝都是真龍天子,紫薇大帝下凡。
以至於一些有想法的畫師也來到了這裡畫起皇帝的畫像,然後在畫像背面又畫了些天師道、全真派之類的靈符拿去賣給百姓,說是可以用來鎮宅辟邪保平安,這又活生生地開闢了一條新的財路來。
當然,這些都是另話。
總而言之,這雕像在民間的影響力很大。
朝鮮此時正處於朝鮮英宗王李昑①的統治時期,這個傢伙對明朝的感情有些親近。
在位期間除了每年祭奠明太祖跟崇禎皇帝外,還發動過“思明”活動,以此紀念明朝抗日援朝之情。
最重要的是,這個傢伙還寫了一篇叫做“憶皇恩”的詩。
當然,詩寫得不怎麼,通篇堆砌不說,行詞也肉麻。不過不影響別人看出他對明朝的感情要比對清朝好得多。
燚朝建國了一年多,訊息早由最早的朝鮮商人口中傳到就他們的朝廷之中。
對於明朝,朝鮮王庭的情感是複雜的。
他們總想著可以揮師數十萬協助明朝復國,以報明朝幫他們打退日本的入侵的恩情。但他們永遠只能把行動停留在嘴上,或者是記載在書本中。
現在張瑞突然間崛起並牢牢站穩了華夏的半壁江山,這就讓朝廷感覺華夏九州再度崛起。
特別是在得知張瑞的身份跟明朝還沾親帶故之後,朝鮮王庭那些親明的兩班甚至紛紛上書要求朝鮮大王應該向燚朝遞交國書,請求燚朝皇帝重新冊封封號。
本來李昑也有些心動。但在一些親清的大臣出來潑了“涼水”後,李昑就打消念頭。
是的,如今朝鮮還跟滿清接壤。如果朝鮮貿然派出使臣去燚朝請求朝貢,這必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