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立業....”

“建功立業,建功立業....”

“好,出發...”舒穆祿.達可佳大喊了一句後,便立馬翻身上馬而去。

.....

開封城內

此時,繁華的太平街道天香樓廂房之中,駐開封滿城將軍的大公子哈爾吉.諾奇正點了一桌上好的酒菜等待來自大燚的“友人”。

說起這個“友人”,就不得不提另一個戰場。

乾隆二十二年,七月

清燚雙方簽訂了為期五年的和平共處協議。

協議期間,滿清以山東單縣,剿匪軍以蘇州豐縣作為雙方的“練兵場”,雙方在這兩地駐守人員不可超過三千人。

說是練兵場,其實就是要求大家都在各自地界操守著自己的部隊,沒事大家都不要越界。

一開始,乾隆還沒有覺得有什麼,但後來他是越想越氣。

他認為大清之所以會落到如此地步,全部都是因為滿人或者說是整個八旗的武動墮落導致。新生的許多八旗子弟都是鐵桿莊稼,以至於連操練都少,更何況是上戰場?正是因為他們太過鬆散了,才使得原本“無敵天下”的八旗兵淪落到如此不堪一擊的地步。

如今既然雙方都已經簽訂了協議,以山東單縣和蘇州豐縣為練兵場。換句話來說,就是雙方的進攻只要不超過這兩個地方的地界,就不算違反協議。

短毛賊如果敢借此事來撕毀條約繼續開戰,那他就是擅自開啟戰事,所樹立的形象必然會倒塌,也不會再站“大義”。

“哼,既然你們讓朕不安穩,也別怪朕讓你們不自在了。”

於是,乾隆便達了聖旨。

“朝廷養了八旗子弟這麼多年,八旗子弟既然身受皇恩,就應該要精忠報國,而你們卻是荒廢武藝,不思進去,致使朝廷被反賊打得節節敗退。”

“如今大清遭遇劫難,正是你們八旗子弟報效朝廷的時候了。所以接下來日子,所有的八旗兵都需要按時按點的到校場進行點卯練兵。練好自身的本事,報效君主,報效朝廷。如有違反者,將重罰,嚴重違反者,將會被踢出八旗,貶為賤民。”

“山東、河南兩地作為拱衛京師的存在,任務沉重。所以,兩地的八旗兵除了駐防守軍和當值的人員外,所有的青壯(十六至四十歲)八旗子弟都需要到單縣參加三個月一換的練兵訓練。違反者,踢出八旗,全家貶為賤民。”

聖旨一出,各地八旗子弟們無不在大罵“反賊”,要不是因為有他們,自己也不見得有這麼多事了。

當然了,他們私底下有沒有罵乾隆的,就不得而知了。

可是訓練,就意味著需要糧餉。可是這次,上面卻罕見的沒有撥下來什麼糧餉。

讓他們餓著肚子或者是自己出伙食費來訓練,他們才不樂意。而且高強度的訓練更是需要大量的肉食來支援,不然幾天下來非得尿血不可。

買肉可是得需要好大一大筆錢,八旗兵們更是有意見。

雖說滿清給八旗兵們的待遇都很好,各種“坐銀”、祿米、落地銀、賞銀打賞下來,幾乎底層的八旗兵丁都可以獲得每年60兩左右的收入。更別說他們還有三十畝的田地不需要交稅賦,有戰事時還會有戰事銀錢呢?

要知道一戶中等的地主家,一年的產出也就33兩到40兩左右的白銀而已。

所以,有好的生活,誰會樂意去辛苦。

更何況這次上面也沒有撥下糧餉,所以這事也就是開始的那十天半個月有點執行的樣子,後面還是該幹嘛就幹嘛,真要追究起來,那幾乎就是全員有罪了。

不過,在這事中最慘的還得是山東、河南的八旗子弟。

為了應付這事,可謂是鬧得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