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不定這個“工程師”有什麼想法,心中責怪自己不支援八路軍抗戰。
“這位小馬先生,我說的意思呢就是我現在沒有權力動用“南洋籌賑總會”的資金,要是早幾年我的企業還景氣的時候,我自己就可以說的算了,但是現在我已經破產了,破產了你知道嗎?就是我本身已經沒什麼錢了。
陳嘉申說的很坦誠,他直視著對面的馬遷安,懇切的希望對方能夠理解自己的心情,非小氣而是不能也。
朱d顯然對陳嘉申的歷史要熟悉一些,做過功課。他頻頻點頭附和陳嘉申的說法並補充道:“陳老先生一直出資辦學,數十年來無償捐贈給學校的資金就已過數百萬銀元,小馬啊,希望你能記住這些,不要向老先生提什麼錢不錢的,老先生能來到延安,這就是一個無價之寶,他這一來,過一萬萬塊大洋的價值!”
馬遷安還能說什麼呢?什麼過火的話都不能說,再說就是不給人面子了。
臨走,朱d拖在後面,拍了拍馬遷安的肩頭,“嗯,小馬呀,你抓緊時間把這些資料整理出來,看看有什麼疏漏沒有?過幾天你們楊司令就要帶你回去了,這個攤子你要儘快交給安塞鋼廠的同志。”
“這麼快?我還沒待夠呢,楊司令跟您說的?”
“是呀,這些天我們都沒閒著,主席就你們抗聯的事情都已經開了兩次會議了,估計很快就有結果,你做好準備。”
朱d頓了一下,說道:“還有啊,小馬,這次陳老先生來延安,他的政治意義要遠遠大過財政意義,你可不要再提什麼錢的事了,免得陳先生尷尬,懂了嗎?”
“懂!”馬遷安答道。
這個回答絕對是口是心非的又一次驗證。馬遷安怎麼能不提錢呢?處心積慮、精心策劃的計劃不就是為了錢嗎?沒錢,那還能幹什麼?要想壯大展,沒有原始資金,就靠緩慢的積累,那將是多麼漫長的一場征程?
自從馬遷安用遠東礦藏的情報從伊萬諾夫手中交換到有利的支援以後,他就時常盤算著怎樣應用自己腦海中存在的東西再次獲得利益。他掌握世界上還未開的數十個巨型礦藏地點,這不奇怪,如果你的教官甩給你的軍校畢業論文題目是“論礦產資源與國家戰爭潛力關係”,那麼你也會知道這些著名的礦藏及附近的資源性城市的狀況。更何況有些資訊每天不請自來,煩不勝煩。
但是他掌握的東西卻變不成收益,因為他沒有買家,或者說他怕被買家打了悶棍,死都不知道咋死的。沒有人脈,沒有銷售網路,沒有強大的背景,沒有效死的兄弟,做這種買賣太危險了,被人拿貨賴錢的可能性過99%,馬遷安還不想做這個傻子。
但自從看到陳嘉申以後,馬遷安重新燃起了這個念頭。陳嘉申的身上有符合馬遷安要求的一切條件。先是愛國,保證了這個情報所獲得的收益會用在國人的身上;其次,陳老先生的企業雖說破產了,但是這個曾經的南洋商業鉅子,曾經的將自己的企業開遍了世界五大洲的南洋企業霸主,完全可以說是虎倒腥風在,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數十年來積累的人氣和網路可不是一時半會兒就消亡掉的,他懂企業,他精通商業;再次,他的身份,他的南洋華僑領袖身份,他的與英美上層有著良好關係的身份,都是整個華人世界難有人出其右的。
以上綜合總總,預示了陳嘉申先生將是馬遷安計劃中的第一人選。
想入了神的馬遷安絲毫沒有現朱d和陳嘉申一行人已經遠去,獨自一人呆呆的站在靶場的山腳下。
經他傳授技藝的一群軍工也都默默圍在他的周圍,大家都陪著馬遷安呆,完全沒有剛才試射火箭筒時的興奮。一個年長的老技工還善意的勸解馬遷安,唯恐他心中有疙瘩:“馬工,剛才朱總不是真的批評你,我都看見了,他還對你笑了一下呢,沒真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