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工程”。

時至今日,京杭大運河仍然可以正常使用,是內河航運的一條重要水道。

就這樣帝京經洛陽到揚州段隋唐大運河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退出了歷史大舞臺,成為一段廢棄遺址。歷史上黃河水患頻發,造成商丘以西運河古道被深埋地下,永城到宿州段仍舊保持原貌。

長堤一道去悠悠

隋帝遺蹤今尚留

柳色空餘天子恨

煙光難庶綰民愁

登臨不盡興亡感

盛世須懷逸樂憂

鳳輦龍舟竟銷歇

行人猶唉綠蔭稠

元朝至今數百年來,“隋堤煙柳”都是永城八景之一。多達幾十、數百年的民間挖掘,造成大量的隋唐文物流離在民間。很早就有人無意間挖出過金條、工藝品、瓷器之類的傳聞。

街道辦主任說的盜挖這件事是從公路旁邊一個小學校挖沙土墊操場開始的。

永宿公路沿大運河遺址而建,旁邊多的是舊河道里面的沙質土壤。

老師帶著學生們用盆、筐從路邊的土坑挖土墊操場,就這樣無意間挖出了四個瓷碗,據說當場有人給十幾萬。

當然這十幾萬也值得,沒有落入個人腰包,學校用這筆錢翻蓋了教學樓。

還聽說過一件事,某戶村民由於自己院子裡地勢較低,下雨的時候雨水不能及時排出去,兩兄弟在公路旁邊的自家田地裡挖土墊院子,回到家把土攤平的時候發現五根像是普通挖耳勺形狀的金屬、隨手放在旁邊的窗臺上。

本村過來串門的村民,拿起來檢查了一番,開口要給他一萬塊錢,這才意識到這五根“挖耳勺”的價值,經驗證說是五根金條。

由此開始,從永城西交夏邑界,往東到宿州十里鋪附近,沿永宿公路(隋唐大運河遺址)近280裡的距離遍地開花,到處都是挖寶人。

這個歷史上使用了上千年的“鋪”,作為地名計量單位,還有多少人瞭解?

從安徽宿州往西,有十里鋪、二鋪、三鋪、四鋪、五鋪這些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