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柯爾克孜族使用的文字和吉斯斯坦一樣,源自突厥語系一個分支。

一位目不識丁、胸無點墨、以放牧為生的柯爾克孜族居民瑪瑪依,在一次放牧過程中,偶然躺在一塊石頭上睡著了,一覺睡了幾天幾夜。醒來後神奇的無師自通,開始了他到處傳唱民間文學《瑪納斯》的歷程。

《瑪納斯》,主要流傳於南疆部分地區、北疆的伊犁河谷、中亞的吉斯斯坦、哈薩克、阿富汗等地,柯爾克孜族的英雄史詩,講述了瑪納斯及其子孫對抗侵略者和邪惡勢力的故事,展現了民族團結和頑強精神。融合了柯爾克孜族的歷史、文化、習俗、社會、自然、哲學、美學、宗教、藝術、人生觀等多元社會文化知識,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屬於國家級、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1958年瑪瑪依首次公開演唱。

1978年為了儲存這部偉大的史詩,邀請瑪瑪依到帝京,歷時1320天,將全部《瑪納斯》說唱完成,共8部18卷500多萬字。讓這部民間傳唱的千年史詩第一次完整的以文字的形式保留下來,打破了在國際上我國沒有史詩流傳的論調。

在1995年吉斯斯坦在獨立建國後第一次舉辦《瑪納斯》流傳千年活動,活動藍本就是我國贈送的瑪瑪依傳唱的這個版本。

曾經主政阿拉奇縣多年的楊偉先生,先後多次會見瑪瑪依,其晚年所著作品中用了好多篇幅描述了關於瑪瑪依和《瑪納斯》的情節。

其實瑪瑪依的故事和我們的故事沒有什麼牽連,這裡講出來無非說了一件匪夷所思,不可科學解釋的事實。沒有文化,一字不識的人,機緣巧合之下、一覺醒來就知道那麼多,說明現實中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並非沒有發生過。

已經解密的還有彭加木“雙魚玉佩”,公開資料查到的說法是指1956年--1960年期間,西北的東南部塔里木盆地邊緣羅布泊古城遺蹟的發現,也就是名聲鵲起、已消失2000年的樓蘭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