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賣幾兩銀子;不然放床上,下雨時可以擋住雨水不淋溼被子;實在不行,餓肚子時熬點龜苓膏總可以吧。

等到風停雨住,海水漲潮,船隻順利脫困,船老大調整好方向,繼續往國內的方向破浪前行。

那個朝代,民間的海上商業貿易已經非常成熟,應該也有類似於現在“海關”這類監督管理機構了吧。

船隻回國靠岸,得到資訊的跨國商業巨頭波斯商人穆罕默德.賽義夫馬上聞訊而來,先一步看看船上有什麼值得收購的好東西。這就是資訊差,船隻甫一靠岸,他第一時間就趕到了。

如果沒有廣泛的資訊網路,得不到第一手靈通的資訊,賽義夫坐在家裡優哉遊哉、摟著小妾打情罵俏喝花茶的時候,別人就已經把船上的貨買走了。他再想去買,怕只能等下一年的下一班船,或者從別人手裡、二級市場去花高價買了。

到了船上,賽義夫一眼看上了這副龜甲,問哪位老闆的。

眾人以為開玩笑,推著文某人,是這位文大老闆的。

賽義夫趕忙拉著文某人的手,激動的問他:“多少錢可以出售?”

可是文某人不懂啊,心裡想著,反正一兩銀子的本錢買下來的柑橘,已經賺了一千多兩,這付龜甲沒有本錢,能賣上10兩就多賺了10兩,又夠他一年開支了。

想到這裡,他壯了壯腰子,斗膽伸出一根手指頭,開價十兩銀子。

波斯商人以為他開價一萬、不可置信地看著他:“文老闆開玩笑呢,千里勞頓、一路辛苦,如此稀世寶物不可能區區一萬兩銀子就捨得把它賣給我吧?”

眾人聽了大驚,什麼鬼?落魄的文某人在荒島沙灘上撿回來的一副破龜甲,竟然被稱為“稀世重寶”、能值一萬兩銀子?

這文某人可是嚇壞了,他家往上幾輩都是小康之家,最富的時候家庭全部資產也沒有一萬兩銀子,這個破龜殼就算是銀子做的也沒有一萬兩那麼重啊。

他這個人不是貪心不足蛇吞象之輩,他的意思是10兩,連100兩他也不敢要啊,更不是一萬兩,他連連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