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子替她選了一個“敬穆”,雖然也不怎麼好聽,但是想了想,似乎沒有什麼奇奇怪怪的同音詞,也就不再挑挑揀揀了。
宣讀官讀過了奏書之後,鼓樂齊奏,雍正恭恭敬敬對著德宛行了三跪九拜之禮。到了正式上徽號的日子,德宛再次在身上壓了厚厚重重的一堆華而不實的身份象徵,等著皇帝帶著二品以上的大臣來獻冊獻寶,然後接受了皇帝和臣子們的三跪九拜之禮。待他們退出去之後,皇后又領著一串兒妃嬪、公主、福晉之類的來恭賀。
雖然這種事兒吧,挺榮耀的,尤其是看到平日裡瞧著自己不大順眼時常冷嘲熱諷的人如宜妃之類現在都得乖乖給自己下跪行禮,心中也難免有了些小人得志之感。可是這樣一身行頭,自己又是六十來歲的人了,還真是覺得受罪,便沒留她們多少時候就打發了出去。
人一走,德宛馬上軟了下來,讓宮女們把自己身上的累贅都卸下來,又端了水來擦了一把才總算清爽了許多。
沒多久,雍正就準了誠親王請將諸皇子中胤字改為允字的上疏,同時又把十四阿哥名字改成了允禵,一償多年夙願。又於十二月封了允禩為廉親王、允祥為怡親王、允禵為恂親王、允祹為履郡王、已廢太子允礽之子弘皙為理郡王,以隆科多為吏部尚書。
十一阿哥還是趕了回來,對著康熙的梓宮哭得那叫一個肝腸寸斷,德宛在這時才第一次見識了十一阿哥對康熙居然還是有這麼一點兒孝心的。
而宜妃也因為稱病乘軟轎見皇帝而受到了訓斥。德宛聽說以後只是冷笑一聲,她以為現在還是以前嗎?她是太妃了,宮裡已經變了,她再這樣下去,倒黴的恐怕不只是她,連她的兒子都落不著好處。
德宛也不管其他,只管在慈寧宮裡抱著孫子曾孫子享福,兒媳婦每天來給自己請安時說上幾句話,每天看著原先的“姐妹”們對著自己低眉順目,心情很是舒暢。
一晃眼就到了雍正元年,後宮的冊封正是在二月十四日。德宛雖然也知道前朝有些風起雲湧之態,不過她相信雍正在當年那樣艱難的情況下都能做到那等地步,如今就更不成問題了。也就一心只關心後宮了。
原雍親王福晉烏拉那拉氏封了皇后,側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和年氏都封了貴妃,李氏封了齊妃,格格烏雅氏封了順嬪,耿氏封了裕嬪,鈕祜祿氏封了熹嬪,武氏封寧嬪,宋氏懋嬪,剩下的那些侍妾裡瑚圖氏、喜塔喇氏、郭氏、張氏等俱封貴人。
又封了大阿哥弘暉為榮郡王,四阿哥弘昶、五阿哥弘時、六阿哥弘煦為貝勒,又追封齊妃所出皇二女為和碩懷恪公主。
過了段時間又傳出了些流言出來。
一則是先皇本不欲立雍正為帝,其屬意之人本為十一阿哥。兩封繼位和封后的遺詔都是被雍正改了的。這話雖然可信性不強,大家也不敢多說,可居然還是傳了開來。
另一則是關於年家的,什麼年氏受寵,年羹堯又為皇帝所倚重,若是年氏這胎生下皇子,只怕未來的嗣皇帝就說不準是誰了。
這兩則流言都挺無稽的,甚至有些好笑,可德宛卻一點兒也笑不出來。直接叫了皇帝過來。
“皇帝,最近宮裡的流言你聽說了沒有?”
“什麼流言?朕並未聽說。”雍正臉上似乎就寫了“我沒說謊”四個大字。
“許是皇帝這些日子太過勤政,未必注意得到這些,還是回去好好查一查才是,畢竟咱們皇家事務被人這樣胡來傳來傳去,實在不像話得很。”“不過,哀家看著,先帝所剩的妃嬪中,履郡王之母定嬪侍候先帝多年,很是個謹慎的,在嬪位這麼多年,也該晉封了。十六和十七阿哥的額娘密嬪和勤嬪,也都是宮裡的老人了,況且還生了那樣好的兩個孩子,也升一升吧。還有你那幾個年幼的小弟弟,也要好好教導了,以後也許還能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