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公司新局面(第1/2頁)
章節報錯
公司在這次擴招員工,不到一個星期時間就差不多招滿了,生產部兩人也是從東成公司招過來的,一個是陳汝林、一個是李國生,陳汝林是廣東陽江人,畢業於廣州一所工業大學,在東成公司幹了有一年半,李國生是湖南長沙人,原來就是國企機械廠職工,後來南下打工,在東成幹了有兩年時間。
一凡知道他們兩人的情況,在面試時,也就沒有多問什麼,只跟他們說,大家又可以同舟共濟,同歡樂共患難了,希望他們倆在公司好好幹。
倉庫增加的一名管理員是男的,是原來在虎門同行業幹過的統計員,一凡強調倉庫招男的管理員,就是考慮到倉庫有時有些重活,靠兩位女同志去幹有些力不從心,這是跟楊珊平時聊天時談到的。
其他車間要招的人基本是公司老員工介紹的熟悉人,都是些熟練操作工,麥小寧在招這些人時,都曾面試過,而且當場就叫他們去車間操作,經她同意之後,才確定招進來上班。
公司門外,仍然有些想進公司來上班的,可惜的是,那些沒招進來的都是生手,有幾個還是本公司員工想介紹的,一凡和麥小寧一直堅持非熟練工不招。
在這場招工中,有些老員工想讓自己的人進來,費盡了心機,他們也知道,公司一凡說了算,只要一凡點了頭,就不成問題。
這段時間經常有老員工請他出外面去吃飯喝酒,帶著他們自己的人一起讓一凡見見,一凡都以各種理由拒絕他們的吃請。
然而也有失算的時候,特別是剛開公司就在公司乾的元老,他們知道一凡在東莞是獨身一人,認為一凡在生理需求上會是個空缺,出了一些餿主意,吃過飯後,叫想進公司的女人在外面開房,陪一凡睡一晚,這樣的話,一凡自然就會照顧她們進公司上班。
一凡聽過她們的話之後,覺得好笑,這種下三濫的事都能想得出來,過後想想也是,在九八年的金融風暴影響之下,很多公司撐不下去,有些公司勉強活了下來,到處的公司沒有事做,出外打工的人、還有一部分剛剛大學畢業的人,走進社會就茫然,自己父母花一生的心血繳出來的大學生,一畢業就找不到事做,還不如那些早早步入社會的同學,他們面對這個世界都有些心灰意冷,不知自己的前途到底在哪裡,用色誘的方法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也許管用,但他們打錯了算盤,更不知一凡身邊的女人多得讓她們意料不到。
一凡靜下心來想一想,現在如此多的在職職工,也包括自己,南下打工,在茫茫的南方城市,吃盡人間苦,一心想賺大錢,這種風氣能維持多久,到底值不值得,長年的拋妻棄子,只為碎銀幾兩,到頭來這部人的出路在哪,等到年齡大了時候,這部分的歸宿在哪?
另外就是這部分大學生們,國家慢慢走向大學生畢業不包分配,這麼多的大學生就業的路在哪,畢業即為失業,這部分大學生就像爛尾樓一樣成了爛尾娃。
他們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他們以後能幹些什麼,好的崗位進不去,差的崗位自己不願去,成了高不著低不就的一代人,父母花了一麻布袋的錢,什麼也沒賺到,最後賺到的只是那一麻布袋子女讀過的書,拿去廢品收購站去賣都換不來一包煙錢,這到底是制度的悲哀,還是人性的悲哀。
更有甚者,一些人提出每個月在公司幹活,到時工資分給一凡一兩百,一凡想,即使自己再窮再難也不會去賺這點昧良心的錢。
一凡是一個道士出身,向善是自己為人處事的根本,錢要賺,要賺得心安理得,賺得堂堂正正,不要說從員工身上分羹,就是從每次的採購價格上稍寫多一點,自己都可以賺個盆滿缽滿,就象上次去江門採購316不鏽鋼板一事一樣,叫林小姐寫上每噸三萬多塊錢,自己一筆就可以賺取成十萬塊錢,可一凡沒這樣做,他也不想這麼做,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