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爾虞我詐的美夢(第3/6頁)
章節報錯
唐時樓船,建樓三重,高七十餘尺,列女牆....狀如城壘。
這是一種非常龐大和高聳的戰艦,白江口之戰時,唐軍一艘樓船曾直接浪沉倭船數十艘,可見其之霸道。
但是這種樓船在海上也有致命的缺點,那就是船體太高,在航海技術不發達的唐代,要是忽然遇到暴風的話,往往人力莫能制會被吹翻,所以極為看重出發時間段的天氣情況。
此時張周,與盛唐時的經濟狀況還差得遠,張皇帝自掏腰包才在來州灣建了樓船四艘,要是一仗沒打就被吹翻,那趙匡胤和陳誨的罪過就大了。
所以陳誨才會在此時提議,趁著最近沒什麼風浪,乾脆先把樓船都開到蘇州去。
趙匡胤看著海圖思考了一下,有些擔心的問道:“雖說近期無有風浪是件好事,但沒了風浪,船帆皆不能用,樓船如此廣大,如何可以渡海到蘇州?”
陳誨指著海圖上的一圈小島說道:“若是從登州軍港出發,確實很難到達對面。
但如今彙集登州的水手和遊艇眾多,可重賞之,命他們將樓船拖拽至大謝島最北端,再渡海的話,就要輕鬆很多。”
陳誨的口中的大謝島最北端,實際上就是後世登州外海之廟島列島的大欽島一帶。
從這裡橫渡渤海灣,最短的距離,僅僅只有八十多公里,就算沒有風力可以藉助,划船也能划過去。
只是這代價,比等信風來要大得多!
海上划船,還是在冬季划船,一個島一個島的蛙跳過去,可是一件超級辛苦且很有危險性的工作,不把賞賜給足了,根本不會有人幹。
不過趙匡胤思考了片刻,還是咬著牙同意了,“重賞之財貨,我來向兵部和樞密院行文請示,率樓船大艦過海之事,就要靠陳翁了。”
其實這也是張周與昔年盛唐相比,為數不多的優勢了。
因為昔年盛唐之時,遼東半島荒無人煙,就是想要蛙跳,也沒法跳。
但張周此時,經過渤海人和契丹人連續幾百年的經營,遼東半島上已經略有人煙。
樓船渡海之後,有軍港停泊,有官府供應糧草,所以才能實行這種方法戰術。
。
。
登州的趙匡胤和陳誨已經在決定先把樓船蛙跳過海,但明州的趙延進,就必須要等待信風才能出發了。
而張鉊特意把趙延進從岳陽府府尹和岳陽府兵馬督監的任上調到明州,就是看中了趙延進熟悉水戰。
他也算是張周國中馬昭遠、杜(論)赤心、趙匡胤、陳誨之後最懂水戰的軍將了,甚至在某些方面,趙延進比趙匡胤還要精通一些。
同時趙延進又是張鉊的義五子,身份地位足夠能壓制住算上家卷有六七萬人的姚彥洪,這些人將要被迫流亡高麗和日本,心態上就不可能是平和的。
趙延進要把這樣人心惶惶的六七萬人,儘量少損傷的送到大海對面,所要做的工作可不少。
甚至可以這麼說,趙延進此次出兵,軍事上是輔助的,因為海戰大部分會靠趙匡胤和陳誨去解決,政治上如何安排好姚彥洪這六七萬人才是最重要的。
。
。
亳州,譙縣城南,董園。
這裡是譙郡曹氏的家族墓葬地,包括魏武帝曹操的祖父曹騰在內,一大批譙郡曹氏都安葬於此。
昔年張鉊西行之時,曹議金相贈精銳甲士和白銀三千兩,還與他約定,只要張鉊能找到一條帶領歸義軍重新歸國之路,曹議金就會全力支援他。
張鉊當時也承諾,若有那一天,他就一定為曹議金扶棺歸鄉,歸葬亳州曹氏的家族墓園。
雖然此後,在張鉊回來的時候,曹議金已經因為病重失去了內外權力,但還是彌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