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伐蜀順利,這天下間就只剩下南唐、錢越、南漢、清源軍留從效、大理、靜海軍六國了。

其中南漢、大理、靜海軍肯定是要打的。

南漢劉家一群變態,不打都不足以平民憤。

通海軍所在的大理,連大唐都沒有完全征服過,必然要打。

靜海軍則自從吳權死後,陷入了部將楊紹洪與十二使君的割據狀態,也必須要用武力清剿一遍。

但剩下的南唐、錢越和清源軍留從效,張鉊是真不想打了。

這三地富庶不說,還是擁有發達造船業的地盤,打爛了是真的可惜。

而且不論是李璟還是錢越國君以及留從效,都是可以招撫的,也沒什麼劣跡,所以張鉊還是挺需要高保融和馬希廣來給其餘人打個樣。

於是張鉊準備抬舉一下他們,他拉起了高保融和馬希廣的手,對他們說道。

“桓祖昔年在河西,素行勤政愛民之策,想來大興陵園而苦百姓,他一定不願意,若是能施恩百姓,當遠勝修建山陵。

今日朕出一千貫,德長(高保融)、德丕(馬希廣)各出五百貫,賞賜關中老幼如何?”

兩人聽完,極為感動,高保融甚至都哽咽了起來。

這是真正的抬舉,他兩雖然是王爵,但張鉊不允許,他們是沒有資格使用這種賞賜的。

同時也是給他們加一重保障,更是張鉊在表示,對他們並不猜忌,也沒有想把他兩怎麼樣的意思。

臨近午時,各處奉命趕來的文武官員和丁壯,都開始在顯陵外聚集。

張鉊放眼望去,除了虎威、昌國、鎮國三鎮的禁軍,以及長安三衛的衛所軍以外。

長安以北、以東十七個巡檢司控制下的巡檢牙丁、團結弓手、長槍義從和驍騎義從都已經到了。

光是顯陵周圍,恐怕都不下有一萬人左右,他們大多穿著麻布衣服,少有一些穿著棉衣的都是百姓中富足者,當然有馬有甲的,那就更少了。

張周在甲胃上的管制,與歷朝歷代都不同。

此前歷朝歷代對於民間甲胃管理是極為嚴格的,管你什麼人,多高的位置,私藏甲胃超過一定數額,都是死罪。

但是張周不是,首先民間有大量的功勳將士,是有御賜甲胃的。

這種多是立下了大功的武階官,樞密院曾粗略統計,民間的布面鐵甲、鐵扎甲、環鎖鎧、中亞鎖子甲等,至少有五千套。

這麼多的甲胃賜下,是為了維持武勳們的傳承,更是為了以後出去開拓做準備,畢竟有甲打無甲,將是張周武人走出去的殺手鐧之一。

同時在民間,張周不禁止百姓擁有三層以下的各種皮甲、紙甲,只需要在衙門報備登記就可以。

因此民間的團結健兒和義從們,只要有能力,都往往會選擇給自己搞一套皮甲。

這種三層皮甲,防禦長槍大斧肯定不行,弩箭和硬弓自不必說也能破這甲。

但是防禦八斗以下的馬步弓,橫刀、長短匕首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當然,你還可以魔改一下,將皮甲裡面嵌入鐵片,立刻就能使防禦力倍增,但同樣的,一旦被查到了,輕則流放,重則殺頭。

同時被嚴格禁止的,還有弩,這玩意石數高的,連布面鐵甲和扎甲都防不住,必須要禁止。

鼕鼕冬的金鼓聲中,張鉊走到了張義潮顯陵的鵲臺上,他命錦衣親衛揮動旗幟,示意遠處的各巡檢司騏驥社、弓箭社、槍棒社的健兒、義從們上前來。

各巡檢司巡檢,各騏驥、槍棒、弓箭社都頭看到旗號,立刻組織麾下的健兒和義從們負弓持槍緩緩上前。

這些健兒們雖然沒有統一的裝束,只以青、白、灰三色麻衣為主,看起來並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