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兵過彈箏峽,齊聲喚回家!(第3/3頁)
章節報錯
蕃屢次透過這裡襲擾長安,後汾陽王郭子儀率軍在此打敗吐蕃,歷經反覆拉鋸之後,德宗建中四年春正月。
唐廷與吐蕃在清水停戰結盟,兩國相約,“唐地涇州右至彈箏峽”。
雖然此後還發生了吐蕃人平涼劫盟事件,但經過邊將浴血奮戰,唐廷又在德宗貞元七年,於平涼古城的基礎上修築了平涼城,用來扼守彈箏峽谷口,後來改稱行渭州,到現在則乾脆變成了渭州。
可以說,透過了彈箏峽,就算真正進入了唐末朝廷的屬地。
張昭率領的歸義軍在原州修整了五日,留了一千餘人給劉再升鎮守。
東山部黨項在張昭控制李延禮之後,其兄李延嗣如約送來了一千騎兵,聲稱是要跟隨張司空入渭州平亂。
這也說的過去,因為東山部所在的慶州,歷來是朝廷管轄之地。
原州党項則並未屬於朝廷,那就好辦了,張昭挾持了其首領李忠超父子孫三代人。
從三萬多原州党項中,徵發了兩千餘騎,幾乎將族中最驍勇的丁壯都給帶走了,以此保證原州這個後勤基地的穩固。
選定劉再升留守原州的同時,張昭還派快馬去了蘭州,令充蘭州刺史賈言昌,徵發金城王氏和蘇論家驍勇丁壯兩千人。
以充蘭州兵馬使馬殺才為將,率軍進入會州(靖遠),招降會州嗢末各部。
只要會州嗢末願意歸順,值此緊要關頭,張昭不但賜予財貨,還就地任命本地豪酋為刺史、縣令等。
這一切,都是為了穩住補給線,因為張昭不知道關中亂兵到底有多能打,所以給自己留好了後路,萬一打不過,還能退回來。
“三軍放賞,每三人給酒一罈,羊半隻,胡餅蒸餅管夠,錢給三貫,明日透過彈箏峽!”張昭輕聲下達著命令。
身後東山、原州党項也歡聲雷動,但歸義軍各兵將就沒那麼激動了。
或者說他們的激動,不是因為放賞,而是因為,過了彈箏峽,就是大唐的地界了。
百五十年,他們這些安西、河西、隴右將士的後裔,第一次要回到大唐了。
“爾等記得某出發時說過什麼嗎?”這樣的時機,張昭當然要發表演說激勵士氣。
他登上搭建好的高臺,臺下數千兵馬擠滿了山谷,他的義兒軍數十人,照樣作為人肉傳聲筒,分列臺下最近的位置。
“對待敵人,要如同祁連山上的風雪一樣無情,對待自己人,要如同春日大河邊吹來的暖風一樣溫暖!”
下面的兵將,齊聲高喊!
張昭滿意的點了點頭,“此次,我歸義軍,奉詔入關中平亂,百五十年,這是國家第一次召喚我們,大唐雖然早已不在,但我們還在,祖宗英靈在看著我們!”
說著,張昭抽出腰間長刀,“奉詔平亂,除了顯我軍威,還要讓故國士庶看一看,我等淪於胡塵的唐兒,尚是弔民伐罪的國家仁義之師。
諸將牢記,入關之後,不取不義之財,不殺無辜之人,要功勳,須得靠奮勇殺敵,要賞賜,當憑軍功領取。
入關中之後,殺一人如殺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
誰敢不聽軍令,立斬不赦,收回土地,沒收賞賜,全家為奴!”
“謹遵命!殺一人如殺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數千士兵,集體高喊。
“回家!回家!”不知道誰帶頭喊了起來,人群頓時躁動的如同潮水一般,山呼海嘯的回家之聲,充盈了山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