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彿在提醒他們,新的挑戰即將到來。

辯論當天,書院人頭攢動,氣氛熱烈。

趙先生一襲青衫,手持摺扇,率先發難。

“楊公子,你說要用這奇巧之物改變我大宋,可它除了旋轉,有何實質用途?莫不是譁眾取寵之舉?”言語間帶著輕蔑之意。

楊啟神色自若,拿起手中的電機雛形,“趙先生此言差矣,此物名為電動機,它的旋轉,能帶動一切機械,其潛力遠超先生想象。”他頓了頓,指著電機繼續說道:“它可用於紡織、灌溉、運輸,甚至可以驅動更大的機械,提高生產效率,造福百姓。”

趙先生冷笑一聲,“空口無憑!你如何證明?”楊啟早有準備,他將電機連線到一個小型水泵上,啟動開關,電機嗡嗡作響,水泵開始抽水,清澈的水流從管道中噴湧而出,眾人發出驚歎之聲。

趙先生臉色一變,還想反駁,楊啟卻搶先一步問道:“趙先生熟讀聖賢書,可知格物致知的道理?不知先生可曾親手實踐,驗證過書中所言?”

趙先生語塞,他雖然飽讀詩書,卻從未進行過實際操作。

楊啟繼續說道:“我並非否定聖賢之言,而是希望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讓知識真正造福百姓。”他環視四周,語氣堅定,“我等讀書人,不應只讀死書,更要將知識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這才是真正的經世致用!”

越來越多的人被楊啟的觀點說服,就連原本膽怯的孫小書童也忍不住點頭稱讚。

趙先生的支持者越來越少,臉色鐵青,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

最後,他無力地揮了揮衣袖,頹然坐下,不再言語。

楊啟站在臺上,感受著眾人欽佩的目光,心中湧起一股豪邁之情。

他轉頭看向郭婉,她正溫柔地注視著自己,眼中滿是驕傲和喜悅。

然而,就在這時,書院門口出現了一個身披黑色斗篷的神秘人。

他身形高大,面容隱藏在斗篷的陰影之下,看不清具體樣貌。

他靜靜地站在那裡,目光緊緊盯著楊啟和他的電動機雛形,彷彿要將它們看穿一般。

楊啟注意到了這個神秘人,心中閃過一絲疑惑,但他很快將注意力重新放回到電動機上。

郭婉輕輕拉了拉楊啟的衣袖,低聲說道:“楊啟,那個人……”

楊啟轉頭看向郭婉,給了她一個安心的眼神,“沒事。”

神秘人依舊站在門口,一動不動,彷彿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

他身上的氣息神秘而詭異,讓人感到一絲不安……

:()我在宋朝造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