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者在一旁看到這一幕,暗自點頭,對楊啟的應變能力感到讚賞。

展示會如期舉行,觀測站內擠滿了前來觀看的學者和工匠。

他們神情各異,有的帶著期待,有的則帶著明顯的質疑。

當楊啟將新儀器一一展示出來時,現場的氣氛瞬間凝固。

幾位年長的天文學者,面色嚴肅,眼神中帶著審視的光芒。

他們開始提出各種刁鑽的問題,質疑新儀器的精度和實用性。

“此物真的能比我等肉眼觀測更為精準?”一個老者率先發難,聲音洪亮,帶著一絲不滿。

他身邊的其他學者也紛紛附和,質疑聲此起彼伏,現場的氛圍瞬間變得緊張起來。

楊啟面對質疑,不慌不忙,他沉著冷靜地一一解答。

他的聲音清晰而堅定,每一個字都充滿了自信。

他詳細地闡述了儀器的原理和用途,用詳實的資料和生動的例子證明著新儀器的優越性。

正當他要繼續講解時,一個略帶沙啞的聲音突兀的響起:“此物雖精巧,但其耗費的資源甚巨,怕是難以普及……”聲音的主人是天文學會中頗有聲望的李大人,他犀利的言辭瞬間將現場氣氛降至冰點。

楊啟聞言,眉頭微微一皺,眼中閃過一道精光,他嘴角微微上揚,剛要開口解釋……

楊啟微微一笑,從容不迫地答道:“李大人所言極是,新儀器的確需要一些特殊的資源。但這並非不可解決的問題。我已經找到替代方案,可以利用更常見的材料來製作,成本也會大幅降低。”

他一邊說著,一邊從展示臺下拿出幾塊顏色各異的礦石,向眾人展示。

“這些礦石雖然不如之前的稀有材料高效,但經過特殊處理後,也能達到類似的效果,並且儲量豐富,易於開採。”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我相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一定能夠克服這個難題。”

他的聲音鏗鏘有力,充滿自信,彷彿帶著一股神奇的魔力,將眾人的疑慮一掃而空。

隨著楊啟的講解,學者們臉上的質疑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恍然大悟的神情。

吳學者捋著鬍鬚,頻頻點頭,眼中閃爍著讚許的光芒。

他走到楊啟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楊小友,你果然沒讓我們失望。這新儀器,必將為我大宋天文學研究帶來新的突破!”

其他學者也紛紛上前,對楊啟表示祝賀,讚歎之聲不絕於耳。

楊啟站在人群中央,沐浴在眾人的讚美聲中,意氣風發,宛如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他環顧四周,看到郭婉正站在不遠處,眼中滿是崇拜。

他對著她微微一笑,心中充滿了喜悅和自豪。

就在眾人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時,楊啟的臉色突然一變。

他想起了一個關鍵的問題——新儀器所需的特殊能源供應。

這種能源在現代社會很常見,但在宋朝卻聞所未聞。

他之前一直沒有考慮這個問題,因為他一直預設可以使用現代的能源供應方式。

但現在,他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

“怎麼了,楊大哥?”郭婉察覺到楊啟的異樣,關切地問道。

楊啟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保持冷靜。

“我……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他的聲音低沉,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焦慮。

“什麼問題?”郭婉的心也提了起來。

楊啟的目光落在新儀器上,眉頭緊鎖,緩緩說道:“能源……”

周圍的學者們也察覺到了氣氛的變化,紛紛圍了上來,詢問發生了什麼事。

楊啟將能源供應的問題告訴了眾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