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之說自兩宋以後開始衰落,在兩宋之時,當時官方自認為是“宋以火德王”。甚至在《宋史·五行志》中可以看到很多有關火德的讖語。

但是,自元朝後,終元朝之世,也沒有定本朝德運;說元朝為水德也就是民間流傳罷了,直到明朝,還是有很多人也認為元朝為水德。

那麼元朝為什麼不定德運呢?

一個是因為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政權,漢化不深;

還有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與當時的知識體系發展有關,像秦漢時期的天文曆法、算學、地學等跟讖緯這種政治神學都被歸入數術名下。

而唐宋開始,隨著社會的發展,天文曆法、算學、地學等逐漸都從數術中分化了出來。此後數術的地位日益低下,只在民間和術士中。

所以自宋朝以後,由於這個加之改朝換代的其他種種原因,就沒有朝代再定德運,不只是元朝和清朝,還有明朝也沒有定。

當然這種傳統也不是一時半會可以改變的,像元末農民戰爭時,很多人還是喜歡以傳統思想為自己造勢,諸如紅巾軍一開始就打得是反元復宋的旗號,韓山童自稱是宋徽宗八世孫,後來韓林兒建立的政權都定國號為“大宋”。

因為民間有著元朝為水德的流傳,所以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方便反元順勢稱自己這方為火德,以示自己繼承宋朝火德之意,同時要以火德克元朝的水德。

不過明太祖朱元璋成立建立明朝以後,就沒有堅持火德之說,有明一代朝廷也沒有講過德運這說。

當張瑞命朝廷的大臣們商議選取國號時,各方亦是在爭論不休。

有人認為當選土德,因為清為水德。所謂水來土掩,以土德克清之水,是為正道;

不過有人卻認為清是木德才對,因為元屬水德,明就是土德,那清肯定是木德,所以當用金德;

但是有人覺得清應該是屬金才對,首先他們稱自己為後金,其次,明是大順滅的,清滅的是大順。宋為火德,則元為水德,那明就是屬土德,而大順是為木德,畢竟李闖也是屬木,那清肯定是屬金德。克金自然是火,所以應該為火德;

可是有人卻覺得當以木德才對,畢竟宋以火德居之,那明當是水德,而大順則是土德,所以我朝自然以木德才對,木克土。至於元以及清,這是蒙古人跟滿人的朝廷,於我漢室何干?

於是,有人就這麼想:既然元以及清不算,那李自成以西夏子孫自稱,自然也不能算。明,光明之意,自然是火德。所以我們應該是用水德;

而又人稱,這五德始終說不過是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胡編亂造之說,國家大運又豈是少少五行能說得明瞭的事情。所以完全沒有必要理會這所謂的五德始終一說;

……

眾說紛紜,爭議不斷,吵吵嚷嚷了好幾天。最後張瑞決定綜合他們各方的看法,自己拍板選了一個“燚”①字作為國號。

張瑞之所以選擇此字為國號,蓋因“燚”,首先為火神,它是遠古時期高階別的神。

張瑞借火神的名義,以火器之利起家,此字正好貼切彰示出剿匪軍的起義模式。同時,它在圓了四方百姓對於剿匪軍的各種想法之際,又寓意著朝廷向上天祈求火神的庇佑,剿匪軍的火器能繼續無往不利,無敵於天下。

於此同時,“燚”還泛指一種景象或者也可以說是一種富麗、華貴之意。大有華夏二字的意思,象徵著張瑞對未來的國度追求。

“燚”為火,為火德,以明太祖朱元璋反元時號稱火德類似。他們剿匪軍反抗清朝亦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明”承“宋”之火德,那他剿匪軍則是承“明”之火德。事實上,以張瑞目前的身份而言,剿匪軍談承“明”之火德並無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