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儲糧局,讓朝廷直接著手把控糧食的大宗交易,明令禁止國家糧食的大量流出。同時還把糧食、食鹽、油等等定為了國家戰略物資,頒佈法令,禁止任何商人囤積炒售國家戰略物資。

有違者,可抄家砍頭。

正是這個政策,剿匪軍當初在攻下湖南湖北後,被滿清朝廷定為籌辦軍糧的八大皇商之首的范家,即使是在這兩個重要的產糧大區中囤積的大量低價糧食也愣是沒能拉出去。

後來范家怕延誤軍糧被乾隆責罰,只得跑到別的地區高價購買了滿清江南大營的軍糧,這才算了事。

至於為什麼要這麼大規模的囤積糧食,張瑞自然有自己的想法。

且不提要是為了消耗海貿中那無用的高貿易順差3,單是為了穩住接下來的人口爆炸性增長,國家就不得不提前著手準備糧食的安排。

歷史上,乾隆六年時普查的人口還只是一點四億多人,可是到了乾隆二十七時,人口就超過了三億。

在沒有農藥化肥跟雜交水稻、高產小麥等等的幫助下,以目前只有畝產300斤就算良田的產量,就算是有番薯玉米等作物,國家依舊會沒有足夠的糧食去支援未來的人口暴漲。

除去社會因素。

事實上,要不是乾隆時期一直在爆發的大量起義事件在消耗人口,白蓮教事件也不會要等到乾隆末嘉慶初才爆發出來。

白蓮教事件造成了近一點二億人口的死亡,大量的人口銳減後,才使得滿清的人口糧獲得了短暫的滿足,這才換得滿清一時平靜。

可接下來不過五十年的時間,隨著人口的再次爆發式增長,土地的兼併跟產糧的不足。在清咸豐年後,再次爆發了太平天國事件,總共造成了一點六億人口的死亡。

對於絕大部分的中國百姓來說,只要朝廷能保住自己口中的那口糧,它就是天命所歸,這也就是民心所向。

糧食對於百姓而言,永遠都是重中之重。有時候一口糧就是一條命,張瑞哪裡敢大意?

若不是如今還有滿清這個威脅在,為了防止帝國未來人口繼續爆炸性增長所帶來的災難,張瑞此時必定揮師去佔領澳洲、南美洲、北美洲的無主之地,以緩解未來土地的壓力,怎麼可能還會拱手讓給歐洲那些強盜小偷去佔據?

………

言歸正傳

完成這裡的交易,肯尼迪等人覺得漫無目標,無所事事了起來。

於是,他們便按著之前珍妮給出的建議,先到皇家超市購買飲品。

此時的皇家超市內,即便是寬闊得以丈計的過道也是被擠得人山人海,場面異常的火爆。

皇家超市,有著跟傳統的商鋪交易模式完全不同的最新型店鋪交易模式。

傳統商鋪的定價多來源於店老闆的個人喜愛。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價格,而同樣的價格,不同的人議價也可以出現不同差距。

定價的不明,議價的不定,特別是在知道別人買得比自己便宜之後,就會讓購買者有種吃虧受騙的感覺,心裡就會很不痛快。

為此,皇家超市創新的解決了這些問題。

所有物品直接明碼標出最低定價,且絕不議價,真真切切的做到人人平等、童叟無欺。

只要來這邊購買過商品的人都知道,在這裡購買東西物品齊全種類多不說,關鍵是價格上都比外邊的商鋪便宜不少。

最重要的是,在這裡購買東西根本不用議價更舒心,不會讓人有受騙的感覺,所以來這裡逛的人自然就多了。

逛的人多了,自然也會存在有偷盜的問題。不過只要不是腦子有問題的人都不會去幹這事。

畢竟這事一旦被捉住確認了,十倍賠償不說,還可能會被追究偷竊罪。

燚朝的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