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城將軍署前廳議事房內

廣州駐防將軍李侍堯、兩廣總督鶴年正跟著廣州城中大小將領商量著如何才能剿滅張瑞一夥的事情。

鶴年,伊爾根覺羅氏,字芝仙,滿洲鑲藍旗人,乾隆元年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兼公中佐領,三遷內閣學士。

按著歷史軌跡,鶴年應該是要在到乾隆二十二年八月份才正式升遷至兩廣總督。然後,僅做了幾個月的鶴年就被死在任上。

此時,楊應琚跟錫特庫為什麼不在這裡?

錫特庫自第二次被俘後就真的害怕了張瑞,所以他在回到廣州城後立刻去籌完錢,拿回字條後便匆匆的離開了廣州。對外宣稱是不能辜負皇恩,要儘快的趕去上任。

楊應琚此時也不是兩廣總督,而是如歷史那樣成為了閩浙總督。

楊應琚自被張瑞第一次俘虜了以後,他便知道張瑞這事不是一個善茬。雖然楊應琚打仗不行,但是他為官的本事還是有的。所以楊應琚在第一次被俘後,他便開始向京城的高官們運作,把自己調離廣州。

在楊應琚大量的銀子砸入之下,終於在張瑞攻打肇慶城之時,他收到了朝廷的調令。本來乾隆對楊應琚沒有滅掉張瑞頗有微詞,但是考慮到了眾多大臣的意見,還是同意了楊應琚的調離。

接到調令的楊應琚自然二話不說的去上任了。此時能離開,楊應琚沒有任何的留戀,他只可惜不能帶著李開復離開,不過楊應琚也給了李開復不少的銀子。

“報,將軍,總督大人,諸位大人。外邊有清遠城的報信兵過來報信,是否放他進來?”守在門外的護衛進入稟報道。

“放他進來吧!”年老的鶴年回答道

“嗻。”護衛對著坐堂上的鶴年跟李侍堯叩了頭,便退了出去。

一小會過後,一個驛站報信兵跪在李侍堯面前說道:“報,將軍,總督大人,各位大人。清遠城已經反賊,反賊此時正在往廣州城來,請將軍早做定奪。”

“知道了,你下去吧!”聽到訊息的李侍堯故作鎮定的說道

“嗻。”報信兵對著他們一番叩拜後便也退出了去。

待報信兵出了門去後,李侍堯從堂上的坐椅站了起來,對著堂下的將領們問道:“情況你們也清楚了,現在是該如何剿滅張瑞的這夥人馬?”

在李侍堯說完話後,底下的人開始熱論一片。

李侍堯看著下面一片的談論聲也不好說他們不懂規矩。畢竟這些都是一群武夫,哪裡懂那麼多的禮數之事。

“鶴大人,你怎麼看?”李侍堯看著此刻正泰然坐在坐堂年邁鶴年不由得問道

“李將軍,你也是知道的。我如今走路都有些吃力更別提殺敵之事,你看看你有什麼想法我都支援你。”鶴年一本正經的說道

“那就先謝過鶴總督了。”李侍堯感激的說道

此時,下面的討論聲似乎有了結果。

“將軍大人,我們想過了。想要打敗這反賊,單單我們的如今的兵力實在難以打敗他們,我們覺得應該多召集一些人馬才行。”耿尚直對著李侍堯率先說道

對於耿尚直的說法,得到了底下的將領附和。

同時,廣州城綠營副將牛錄木①也跟著說道:

“將軍,總督大人。我們認為最好是待反賊過來打我們廣州城時,讓外邊調來的人馬來一個裡應外合,給反賊一個‘包餃子’。如此一來,就是那反賊真有通天的本領也必菜無疑。”

“妙,這個主意不錯。我大清國有你們這些人才在,便無懼於這些反賊的存在了。”鶴年聽到了牛錄木的話後不由得誇獎道。

“謝過總督大人的誇獎。”牛錄木聽完鶴年的話連忙跪在地上叩謝。

“牛副將客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