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與以往的等待清兵率先發起進攻不同,此時是剿匪軍的鼓聲響起。

雖然的清軍要比剿匪軍先到戰場地,但是架不住他們人多。而且大部分的綠營兵都是在各種抽調過來的,訓練少自然也就談不上軍事素養有多強。

清兵的這些綠營兵當中還有不少前些天是在守城門口,也有不少是看管河道、驛站以及當“城管”。為了這次圍剿張瑞,李侍堯大量抽調人馬才把他們拉過來打仗。

清兵入關之前是相當的精銳,但是入關後的八旗戰鬥力就急速的下滑。

很多時候,清廷的戰鬥勝利來源就是靠著這些來自亂七八糟地方的綠營兵打勝的。靠的不是多精銳,而是比“****人多。

當年號稱“千古一帝”康麻子,為了不依靠綠營兵,調動了近八千八旗人馬去圍攻從莫斯科遠道而來的八百流氓。

結果愣是打不過,只能靠人多建牆來圍敗他們。就這樣,在聽說他們要在莫斯科再調一千五百人過來時候。這個”千古一帝”就把西伯利亞幾十萬平方的土地給籤給了別人。這其中包括由漢人稱為“北海”,當時蒙古人實際控制的貝加爾湖。

可笑這八百多由莫斯科流竄過來的流氓,在這千古一帝”的親征死傷數千人後,才用八千人馬進行圍堵一年方式打贏了。這圍堵敵人的八千人馬當中需要消耗的糧草可想而知,運送糧草又得死多少漢人?

遠在一萬里外的莫斯科的一千五百兵便值得這“千古一帝”如此緊張,不惜簽下這現代教科書說的“平等條約”《尼布楚條約》,這便足以說明八旗戰鬥力的下滑的厲害。

到乾隆,原本三藩之後的綠營兵此時表現也平平。在跟大小金川跟大小和卓的戰鬥中就表現出來,就是比人多、比那方人馬更“爛”。

顯然清軍人馬是更“爛”,但是架不住他人多,所以大家都打得八斤八兩。大小金川跟大小和卓都是出動了乾隆許以重金打造的“健銳營”這才取得勝利。

在緬甸戰爭中,雙方打了近五年,緬甸也是看出了這點。最後緬甸才提議議和(清庭說請降),最終是滿清得了面子,緬甸得了實惠。

可笑堂堂我大清盛世強兵的臉面就這麼一巴一巴的被緬甸給扇了。為此滿清還死了兩個封疆總督,其中就包括了楊應琚。

因為張瑞的人馬少加上平時訓練有素,修整自然要比李侍堯那邊的綠營快得多。投奔張瑞的廣州城的綠營兵也比外邊的雜亂無章的綠營兵要訓練多些,特別是他們還在張瑞那些軍正的帶領下。

“將軍,反賊的人馬上來了。如果我們的人馬的還不趕緊休整排列好,這樣下去情況可不妙。”在李侍堯身邊的陳慕清擔心的說道

“我知道,旗牌官。立刻傳令下去,讓下面的將領立刻休整好方陣,不然本將軍就要殺人立威了。”李侍堯急著對身邊的旗牌官大喊道

“是,將軍。”旗牌官連忙跪喊道,隨後跑出去下達命令去。

“陳師爺,有沒有注意到反賊的人馬不但沒有少好像還多了?”此時,李侍堯手裡拿著大清國為數不多的千里目閉著一隻眼睛對著它望著對面張瑞的人馬。

“有些人看著像是穿著綠營兵的衣服?”

說完,李侍堯把手中的千里眼遞給了陳慕清。陳慕清接過千里眼,也學著李侍堯的樣子單著看著對面的情況。

“的確如此,將軍。難道是…難道是廣州的綠營兵投過去了反賊那邊?”陳慕清忽然緊張的說道

“投反賊?”李侍堯聽了陳慕清的話愣了一下,然後說道:“這不可能吧!那些綠營兵們又不是傻子,這反賊鐵定會被我大清剿滅,投反賊必定是死路一條。”

“就怕那些反賊是用了什麼手段。不然怎麼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