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哨火’源於明代抗倭。倭寇經常到我們這燒殺搶掠,為抗擊倭寇,人們用柴草紮成火把,輪流放哨,稱之為“哨火”,漸漸成為一個習俗。
不過教授認為這個說法站不住腳,他認為我們這兒的‘炸麻串’風俗起源更早,應該是起源於遠古人們對火和火神的崇拜。引經據典,翻出《詩經》:去其螟塍,及其蟊賊,無害我田雅。田祖有神,重畀炎火。說的就是鄉野阡陌農夫手執火把驅蟲趕獸,護衛田禾的情形。
另外清道光初詩人李琪的《崇川竹枝詞》也可以佐證,‘山村好是晚風初,燒火連天錦不如,但祝麻蟲能照盡,歸來沽酒膾池魚。’詩後原注:元夕放燒火,謂之照麻蟲……”
妹夫太有學問了,雖然是教授給出的解釋,但能記得這麼多詩句就很了不起。
李曉慧很高興能妹妹能找到這樣的男友,很高興能與“木匠之家”成為親戚,回老房子這一路上歡聲笑語。
………………
ps:正月半,炸麻串,童年的記憶,同各位沒炸過、沒見過甚至沒聽說過的書友分享。(未完待續。。)
第一百八十六章 “商業罪案調查科”(求訂閱,求月票)
去首都開分公司只是為把兒媳婦娶進門,根本沒奢望能在首都賺到錢。
“木匠之家”在東海發達的,東海是根本。
正在事業上升期,韓總不敢擅離東海。思前想後決定委託沙副總探路,讓女兒女婿跟著去。小睿睿由老伴帶,親戚多的是,做飯不愁沒人。
沙副總人老心不老,東海舞伴太多,祁阿姨為這事不知道跟他吵過多少次,非常支援韓總這個決定,興高采烈跟沙副總一起去。
她的任務不是開拓首都家裝市場,是執行“家長之間的事家長解決”計劃,協助已徹底倒向“木匠之家”的李曉蕾姐妹,搞定韓總的親家公。
未婚妻和大姨子同他們一起走了,七天假期也結束了。即將展開新一輪打擊行動,韓博先來局裡見領導。
在思崗政府各部門中,幾乎每個部門都會有一兩個重點培養、前途無量的年輕幹部。
比如現在的副檢察長周勝男,就曾是檢察院的風雲人物。剛分到思崗時辦過幾起大案,糾正過一起錯案,聲名鵲起,成為全縣政法系統的“明星人物”。
現在的縣委常委、縣委辦劉主任,年前去良莊掛職副鎮長的審計局副局長張輝,包括良莊現任鎮黨委書記焦漢東都曾是風雲人物。
在年輕幹部培養上,公安局相形見絀,一直論資排輩,新同志很難出頭。
上上下下提倡幹部年輕化,局黨委不是沒嘗試過給年輕同志機會。
比如刑警四中隊長程文明,當普通幹警時很拼很努力,曾為抓捕一個嫌犯在臭氣熏天的豬窩裡蹲守近兩天。先後榮立過兩次三等功和一次二等功,破格提拔為中隊長,結果也就這樣。
刑警副大隊長王解放是第二個,學挺高,大專。工作很認真很努力,做事很穩重,不像程文明那麼油腔滑調,可惜缺乏獨當一面的能力。
眼前這位小夥子填補了這一空白,儘管他算不上公安局培養的。
人家來時就是正股級,就是縣委組織部的後備幹部,副科是老盧借鄉鎮撤併極力爭取到的。細想起來局裡只提供了一個舞臺,並且任命他為良莊鄉公安特派員的初衷實在有些難以啟齒。
24歲的副科級,在別人看來是“時勢造英雄”。
張局不這麼認為,侯秀峰眼界多高,能入侯秀峰法眼,能被侯秀峰器重的幹部,不管放到哪兒都能幹得風生水起。
莫名其妙塞個人過來,一來就要正股級實職,剛開始多少有些想法,現在看來真撿了個寶。
“未婚妻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