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們就想借此機會,將農業神童拉到佛家。

民以食為天。

拉攏農業神童,可以吸引信眾、弘揚佛法!

萬萬沒想到,張川柏不用佛祖傳方,也能熬出糖。

現在,大和尚又在等張川柏主動問。

……你誠心求佛,佛就告訴你。

張川柏讀懂了大和尚意味深長的笑容。

然而,他是屬倔驢的。

大和尚想讓他求佛,他偏偏就不想求。

“我先自己琢磨吧!我能改良絲織機,說不定靈光一閃,也能改良棉紡織機呢?”

張川柏的笑容比大和尚還意味深長。

就喜歡挑戰性的事!

大和尚狐疑:“你家神仙,真的什麼都會?”

不講武德!

張川柏說:“我在夢中學習,各家各派的都有,其實說不定是哪一家。”

“阿彌陀佛!告辭!”大和尚搖頭嘆息。

離開張園之前,大和尚又去看了已經種好的甘蔗……更覺得心情複雜。

張川柏不僅會熬糖,還會做糖霜。

揚州的和尚們聽聞玄奘回來,派人去長安,想學習怎麼做糖霜。

但他們和玄奘雖然同樣是佛家弟子,卻不是同一派的,未必能求得“糖霜佛方”。

另外有一件事……

玄奘在長安,刻雕版印刷佛經,成為弘揚佛法的一大創舉。

可是很快就發現,長安已有印刷術,第一部印刷的書籍,是陛下的詩集。

有個叫張京墨的,還用印刷術刻《道德經》。

“怎麼感覺,玄奘法師走了十萬八千里,卻走在張川柏的身後?”大和尚輕聲呢喃,又猛地搖頭:“阿彌陀佛,至少張川柏沒有帶回佛經。”

險些被江都侯壞了佛心!

……

張川柏不知道大和尚的心思。

受阿耶的信仰,他的信仰很靈活,主打一個實用主義。

如果和尚大大方方跟他交流熬糖、棉紡織技術,他可以講自己的心得。

科學技術的發展不能是閉門造車。

實踐是第一要素,思想碰撞能產生靈感的火花。

他密切關注棉花種子的生長情況,見小苗苗長出四五片葉子,就招呼莊戶們移栽。

因棉花和營養缽都是新鮮事,學生們的家長聽到移栽棉苗,也過來幫忙加學習。

“張大人遠遠站著就行,地裡活給我們幹!”

“就是!大人,你如果幹活,我全身不自在。”

這些中年漢子,一口一個“大人”,喊得很順溜……

大人那麼神,如果年齡限制得不死,他們也想拜義父!

張川柏被如火的熱情目光逼退半步。

縱然熱衷為父,也不是這樣子的啊!

做全天下人的父親?

那不是皇帝的權力和責任嗎?

嘶!

不敢細想。

張衍現在是屯田監正,來看這批棉花苗,是一種公務。

“營養缽的道理,跟秧苗三帶是一樣的。你們看這批苗長得健壯,將來能少受病蟲害影響,收成更好……”

“張屯監這麼一說,我就懂了。”下屬們奉承著。

有張侯這樣的兒子,張屯監是天選司農卿啊!

人家比你會投胎,還比你會生兒子。

羨慕不來。

他們看向正在向鄉親們傳授育苗之術的小張侯,連忙加快腳步湊上去旁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