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就會變得比他們都強!”

曹夫子看著張川柏一臉誠摯,笑道:“你可真是會說話!就連我聽著,都覺得很高興。”

小弟子有這種天賦,可以活得久了。

張川柏露出一個阿黃般乖巧的笑容:“夫子,我說的都是真心話。”

“那我考一考你。”夫子換上嚴肅的神色。

張川柏立刻站起,聆聽夫子教誨。

在洛陽遇到大師兄李善時,已經被考過一次了。

但夫子的考核,比大師兄更深。

大師兄只讓他背書,依舊是“不求甚解”那種;夫子問他文章的意思、用了哪些典故。

張川柏不懂的,夫子就細細講解。

講了幾篇文章,曹憲說:“你理解得不錯,沒有偷懶!你在洛陽作的賦我讀過了,遣詞用句有上官儀的風格。你跟上官儀學習的心得,也跟我講一講。”

張川柏就洋洋灑灑講自己的心得體會。

怎麼總結賦的格式結構,哪些常用的詞、典故,哪些韻更簡單……

以及,平日可以準備一些文章,臨時套作。

“比如‘忠’、‘孝’,就是常見的文章核心,套入詠雪、詠梅、詠山河湖海都可,加一層衣服就行。”

曹憲默默聽完,微妙地說:“你還挺會偷懶的。”

“嘿嘿。”張川柏尷尬又得意地笑了兩聲。

曹憲笑道:“你小小年紀,倒掌握了當官的一套。當官常常要寫各種公文,往往是換個時間、資料,改幾個詞就可以套用上一年的。”

小三郎這是天賦技能。

雖然三郎有取巧之心,曹憲沒有批評。

人各有長短。

李善也不擅長詩賦,曹憲對李善的規劃是……給《文選》做註釋,把這套書讀熟讀爛。

什麼都懂一點,不如鑽研一門學問,成為自己的絕技。

他看著張川柏,認真地說:“作詩寫文章,要天賦和感悟。你先學格式套路也可,將來見識多了,自然能寫出言之有物、有感情的文章。”

張川柏若有所思。

李白“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一首好詩,是有感染力的,讓人感受到詩人的心境。

曹憲接著說:“好的文章,不是用詞多華麗、用典多高深,而是撲面而來的感情。”

張川柏連連點頭:“我對陛下的崇敬之情是真的,想必讀的人能感受得到。”

“聽得出來。”曹憲笑道,“陛下也聽得出來,這就是你能獲得陛下稱讚的原因。”

小兒郎有赤子之心,頌聖頌得很有感情。

已經掌握了彩虹屁的精髓。

“你方才說,有個比你大兩歲的小孩子,字比你好很多,那是因為別人用功……我送你一幅字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你好好練。”曹憲取出一幅裝裱古雅的字帖。

“真跡?”張川柏被驚喜包圍了。

“贗品。”曹憲淡定地笑著,“如今字畫造假很多,特別是王羲之的作品,你可知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