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來叔父給他展示的,全是管制兵器啊!

來濟說:“承蒙官府信任,徵用我家演武場訓練府兵,因此有幾件兵器暫存在此。你來習武一事縣尉知情,所以你可以在此練習,但不能帶走。”

其實也帶不走。

小兒郎都不知道有沒有斬馬劍重,只能過過眼癮,離真正能用兵器還遠著呢!

張川柏後知後覺地發現,自己運氣有多好,跟未來宰相、將軍習武!

如果是拜普通人為武師父,根本接觸不到戰場上用的重兵器!

大恩不言謝,張川柏立刻大聲道謝:“來叔父,你是我的貴人!今後我努力掙錢,贍養叔父!”

來叔,我想給您養老!

來濟:“……”

他們說著走到廊下。

張川柏見盧照鄰面前還有一碗烏梅飲,拿起來“噸噸噸”……

爽快!

解暑!

被曬皺皮的小兒郎重新恢復元氣。

來濟還有事情要忙,沒有留小兒郎吃飯,只叮囑張川柏回家堅持扎馬步、練銅膽。

“過一段時日,等你力氣增長,我再教你下一步鍛體。”

至於武器的招式?

日後再說。

一力降十會,使用重兵器,力量比招式更重要。

張川柏領命,依依不捨地看向那把威武的陌刀。

其實真讓他扛刀,他可能扛不動……但是看得見摸不著,是另一回事。

來濟忽然說:“我讓人給你做一把木刀,過些日子,你用木刀練習招式。”

……好人做到底,也許真能多一個大孝子?

張川柏雙目迸發出喜悅:“叔父在上,請受侄兒一拜!”

什麼來叔父!

這就是親叔父!

“起來吧!”來濟扶著張川柏,目光有些複雜。

小兒郎一定對未來充滿期待吧?

努力學文習武,就一定能一展抱負嗎?

就拿他自己來說,武德年間應舉進士,現在已經貞觀十五年,依舊還在遙望長安!

張川柏和盧照鄰離開來家時,各帶了幾個胡麻餅。

不是他們要連吃帶拿,而是來濟非常大方——帶著路上吃,吃不完的帶回去給耶孃吃。

“照鄰,我將來橫刀立馬,你一定要給我寫一首《贈張將軍》!”張川柏興奮不減。

盧照鄰若有所思:“你想走軍功入仕?”

“啊?我只是覺得,多一條路多一些機會。”張川柏摸摸腦袋,“聽你一說,軍功入仕好像更好?”

在初唐,真的想當官,軍功比科舉靠譜。

眾所周不知,唐代科舉不糊名,考生考試前進長安投行卷、發詩文揚名、博取高官賞識。

最後能中的,往往是家世才華出眾,名氣高有人脈的。

科舉的名額很少,更多的是舉薦和蒙蔭……父輩五品官以上,兒子可直接蔭官。

張家的家世情況,其實跟薛仁貴挺像。

薛仁貴就選擇軍功入仕。

張川柏想了又想,忽然說:“照鄰,令尊若是當上五品官,你就可以直接當官。你與其自己努力,不如鞭策令尊啊!”

與其走幾十年曲折彎路,你把耶耶捲成五品官啊!

盧照鄰望了望天空,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