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真是奇了怪了!”

衛宏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只能說這個魚群有些古怪,他開著衛18從魚群的中部切了過去,已經驚擾到魚群,四散是必然的事情,還有第一張圍網放的位置,是擋住其右側的路線,按理說魚群應該是從左側順下,出現在眼下漁船的船頭位置右側才對。

事實情況卻不是。

至少探魚裝置沒有騙人,以及兩艘沒有收回的聲納無人駕駛潛航器回傳來的畫面,以及定位沒有錯。

魚群出現在眼下右上方的位置,這等同於魚群是在漁船切割之後直接掉頭往回遊。

並且遊離還沒有多遠。

“呼叫小船,呼叫小船…”

衛宏可不去管那麼多,魚群受驚後再一次聚集在一起,距離又不遠,還有機會下第二張圍網,他斷然不會錯過,儘管嚴重偏離他們之前的預測,可並不重要,還有捕到的機會就要下第二張圍網:“小船跟上,小船跟上…留下一艘小船輔助衛19收網。”

“收到,收到!”衛二叔第一時間回覆,雖然也很奇怪。

要說的話,現在應該是繼續以小船為圍網的錨點繼續下網才對,哪怕不立刻下第二張圍網,也應該是朝著左下側方向去才對。

可衛18的船向不僅沒有調整朝著左下側方向而去,反倒是朝著右上側方向而行。

不管怎麼樣都好。

現在聽從衛18的指揮總是沒錯的,就因為衛18上面有探魚裝置,都往海里投入了兩艘聲納無人駕駛潛航器,這聲納無人駕駛潛航器裡頭可有一個功能,就是追蹤魚群,鎖定魚群,開啟自動跟蹤程式,就會一直跟蹤。

不過說一直跟蹤魚群也有一些不恰當,理論上是可以,只是也有限制,限制就是最大20海里,相當於37公里左右,超出37公里的距離,潛航器就會自動放棄追蹤跟蹤,會自動返回漁船。

其控制終端就在漁船上,返航自然也就是追隨漁船了。

有探魚裝置,還有聲納無人駕駛潛航器,便不會出錯。

衛18不斷調整航向,航速自然也開到最高的35節,不同的是,這一次沒有大角度調整,都是很小的角度調整。

終於追上魚群!

“開始下網…”

衛宏透過廣播朝甲板喊話,因為準備好的20公里長度中號網孔圍網是在左側甲板上,這個時候又不能將圍網挪到另外一側,除非是重新收回船艙內再換到另外一側,只是那樣會非常麻煩,還不如就在左側下網:“注意,漁船接下來會走內圍,是在內圍航行下網,要特別小心,圍網快要下完的時候也要更換纜繩到右側船底上,不然會被漁船纏住。”

“圍網下放到最後1公里長度,記得提醒,漁船才可以離開圍網的內部出去,之後再拖行一段到達錨點。”衛宏特別補充一下。

下圍網,一般都是讓漁船處於外圍,也就是圍網之外。

這一次因為圍網是在左側,魚群的位置又是在左上側方,只能是讓漁船處於圍網之中。

可圍網之中是無法收網的,總不能最後將漁船一起圍上吧。

不僅不能讓漁船處於網圍的包圍圈之內,還必須在圍網完成封鎖之前駛出,不然的話,漁船就會纏到圍網,那可不是小事,輕則將圍網給割壞,重則漁船的螺旋漿葉片被漁網纏上,漁船可就失去動力,要恢復也特別麻煩,必須派一個人潛水下去將纏住的網割開,不然螺旋漿葉片無法轉動,也就無法推動漁船航行了。

船隻在大海上航行,可沒少被漁網纏住螺旋漿葉片,都是派人潛下海去一點點的割開,有些嚴重的纏上網後,螺旋漿葉片高速轉動之下,直接斷裂或是斷掉,就導致船隻失去動力只能呼叫救援了。

這就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