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霧尚未散盡,雲層的縫隙裡偶爾透出幾縷微光,灑在吉隆坡街頭。文化交流中心剛剛開門不久,門口的小花壇裡,盛開的三角梅在晨風中微微搖曳,為這片並不寬敞的區域增添了一抹鮮亮的色彩。陸塵依舊像往常一樣,坐在大廳的角落裡,默默品味手中的茶香。

回想過去的幾個月,他與新來的員工小雅一起去大學櫻花樹下漫步,與初來乍到的年輕人分享對人生的思考,也在深夜碼頭陪伴立陽迎接人生新階段的挑戰。種種經歷讓他的心愈發寧靜,卻也似乎為未來埋下更多懸念。儘管他已不再如從前那般忙碌,卻隱隱感受到,命運正以另一種方式召喚著他。

“陸塵導師,早啊。”一個清脆的聲音打破了安靜。回頭看,是小雅捧著一疊資料走進來,臉上帶著一貫的微笑。她近期在籌備一次面向年輕人的讀書會,打算讓更多人透過閱讀,感受到文字背後的力量。看著她忙碌卻神采飛揚的樣子,陸塵心裡不禁湧上一陣欣慰。或許,這就是文化交流中心的意義所在:讓每個人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束光。

“導師,您今天有什麼安排嗎?要不要來聽聽我們下午的分享課題?”小雅熱情地邀請道。

陸塵輕輕放下茶杯,微笑著回答:“你們準備了好久,我自然要來捧場啊。等我先去散個步,下午一定準時到。”

話音剛落,他便起身朝外走去,踏上了那條通往舊城區的小路。路邊的街景看似普通,卻因人群的忙碌而顯得生動。小販支起了早餐攤,一輛老舊的公交車正緩緩駛來,發出吱呀聲,彷彿在訴說著城市中的點滴瑣事。

走著走著,他被一家門面簡陋的修車鋪所吸引。門口擺放著幾個生鏽的工具箱,一位年長的修車師傅正埋頭鼓搗著一輛老式摩托車。陸塵駐足片刻,聽那師傅嘴裡唸唸有詞:“唉,這輛車怕是要報廢了,修一次又一次,還是不行啊。”

陸塵輕輕上前打了個招呼:“師傅,車子壞得厲害嗎?”

修車師傅抬頭看了他一眼,擺了擺手:“零件老化,發動機也不行了。這車跟了我十幾年,從農村跑到城裡,經歷了不知道多少坎坷。原主人實在捨不得丟,就一直送來讓我修,可終歸有一天,舊的就是舊的,再努力也無法回到當初。”

聽完這話,陸塵若有所思。他想起自己曾經遠航的那艘船,想起那些年拼搏的日子,也終究會有一刻明白,時間會帶走一切。可是,他也曾在旅途中學會珍惜時光帶來的沉澱,正如那位修車師傅所言:舊的東西終有一天難以為繼,但其所留下的回憶與經歷,卻會成為寶貴的財富。

“或許,一切都有結束的時候,但那並不意味著它一無是處,只要它曾經帶給過我們溫暖或動力,就值得被銘記。”陸塵輕聲說道。

修車師傅沉默片刻,嘆了口氣:“也許你說得對吧。東西修好修壞都是次要,最重要的,是人心裡記得它的好。”

陸塵微笑點頭,跟師傅道別後繼續前行。內心卻在這一番不經意的對話中,多了一份關於“結束”的思考。人們總是害怕結束,就像害怕舊車報廢、舊物凋零。但真正讓人恐懼的,或許不是結束本身,而是害怕失去了繼續前行的動力。

當他再次回到文化交流中心時,已經接近下午,陽光透過玻璃窗灑在地板上,映出一片金黃的光斑。小雅正在與幾位年輕人進行讀書會的準備,見到陸塵進來,連忙揮手示意:“導師,您來了!快坐這兒,一會兒我們就開始了。”

讀書會開始後,陸塵發現,今天的主題竟是“終點與新生”。大家圍坐一圈,分享自己對於“結束”與“開始”的看法。一名少年提到,自己曾因為害怕失去而一度放棄了夢想,另一名姑娘則說自己在一段失敗的感情後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每個人都帶著各自的故事與情感,讓整個交流變得格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