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籌謀帷幄的房玄齡(上)(第3/4頁)
章節報錯
禮樂、制度等方面,他們二人都精心設計,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並贏得了當時人們的讚譽。
在法律方面,房玄齡秉持寬厚平和的原則,簡化律令,廢除了隋朝苛酷的刑法,使得唐朝的法律體系更加人性化。他所修訂的律、令、格、式,奠定了唐代法制的基礎,歷經數百年而未發生重大變動,顯示了其深遠的影響。
貞觀三年(629年),房玄齡因功被改封魏國公,出任尚書左僕射,並監修國史。他日夜操勞,勤勉工作,以明達的吏事處理能力和寬平的法令政策聞名。他任人唯賢,不分貴賤,因此被譽為一代良相。
到了貞觀九年(635年),房玄齡因為主持高祖山陵的建設有功,被加封為開府儀同三司;貞觀十一年(637年)又被封為梁國公;貞觀十三年(639年),他更是被任命為太子少師,留守京師,輔佐太子。儘管女兒成為了韓王妃,兒子房遺愛娶了高陽公主,地位顯赫無比,但房玄齡始終保持謙遜,從不炫耀自己的權勢和財富。
貞觀十八年(644年),當唐太宗李世民決定親自征討遼東高句麗時,他再次委以重任,命房玄齡留守京城長安,確保國內穩定。房玄齡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成為了大唐盛世不可或缺的一位重臣。
病榻心繫國事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齡的健康狀況急劇惡化。得知這一訊息後,唐太宗李世民極為關切,不僅派遣御醫為他精心治療,還每日提供御膳,並親自前往探望這位老臣。病榻上的房玄齡心繫國事,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對諸子說:
“如今國家太平,唯獨陛下對高句麗的東征不止,實為國之隱患。皇上盛怒之下決心已定,而臣下無人敢直言勸諫。我若知而不言,將帶著遺憾離開人世。”
即便在生命垂危之際,房玄齡仍不忘國家利益,他強撐病體上表進諫,懇請李世民以天下蒼生為重,停止對高句麗的征戰。李世民看到奏表後深受感動,對房玄齡兒媳高陽公主感嘆道:
“房公病入膏肓,卻還能憂慮國家大事,真是難得啊。”
為了滿足房玄齡的心願,李世民親臨其病床前握手訣別,並立即授予其子房遺愛右衛中郎將、房遺則中散大夫的官職,使他在有生之年見證了兒子們的榮耀。
然而,世事終難料。永徽三年(652年),房玄齡次子房遺愛及其妻高陽公主因涉嫌謀反被捕。房遺愛被處決,高陽公主被迫自盡,他們的子女也被流放到了嶺南地區。房玄齡的嗣子房遺直同樣未能遭倖免,被貶為銅陵尉。由於這場變故,房玄齡原本享有的配享太廟的殊榮也不得不停止。儘管如此,房玄齡一生的光輝事蹟和對國家的貢獻依然銘刻在歷史的長河中,令人銘記。
主要影響
房玄齡,作為初唐傑出的政治家和謀略家,在輔佐秦王李世民,後來的唐太宗,征戰四方的過程中,以其卓越的文采和高效的辦事能力著稱。據說,只要是在王府中需要撰寫的文書檄文,房玄齡往往能夠駐馬立成,言簡意賅,精準傳達意圖,展現出非凡的才華與效率。因此被選為“十八學士”之一,成為當時備受尊敬的知識精英。
當李世民登基成為皇帝后,房玄齡更是得到了重用,先後擔任了中書令、尚書左僕射、司空等要職,成為了國家的核心決策者之一。他的政治生涯長達二十年之久,期間不僅總攬百官事務,還積極參與到國家制度的制定與改革之中。例如,他主持修訂了律令、格敕,並監督編修國史,確保歷史記錄的準確性和權威性。此外,他還與魏徵合作修訂了唐代禮儀,以適應新的統治需求。
在用人方面,房玄齡秉持著開放包容的態度,不論出身貴賤,只根據個人才能授予相應的職位,這種做法極大地促進了人才的合理流動和社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