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唐玄宗李隆基:多才多藝的帝王(上)(第2/4頁)
章節報錯
李隆基由父親的妾室豆盧氏和他的姨媽竇氏撫養長大。
父親獲封相王
到了699年,隨著武則天的年紀漸長,她接受了大臣狄仁傑等人的建議,放棄了立侄子武承嗣為太子的想法,於是,中宗李顯被接回洛陽並重新立為了太子,而李隆基的父親李旦則被封為相王。這一時期,李隆基開始在朝廷中擔任一些職務,包括在親衛府任職和負責管理皇帝的馬匹。
705年,當時20歲的李隆基目睹了一場重大政變,這場由張柬之領導的朝臣發動的神龍政變,成功推翻了武則天的統治,結束了她的時代,使唐中宗得以復位。這次事件不僅改變了唐朝的政治格局,也對年輕的李隆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默默發展支持者
在705年,即神龍元年,李隆基的職位變更為了衛尉少卿。到了708年4月,他又被任命為潞州別駕。在這段時間裡,他在皇帝的親軍——萬騎中悄悄地聚集了一批有才華和勇氣的支持者。這個親軍組織最早由唐太宗建立,成員是從勇敢的武士中挑選出來的,他們穿著虎紋衣服,在狩獵時隨侍在皇帝左右。武則天時期,這支隊伍擴大到了千人規模,而到了唐中宗李顯統治時期,則進一步擴充套件為萬人規模。李隆基十分重視這支力量,並在其間發展了自己的影響力。
政變奪權
然而,隨著武則天去世,朝政逐漸落入了懦弱的唐中宗李顯手中,而實際權力卻漸漸轉移到了他的妻子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手裡。她們倆模仿武則天的方式行事,讓韋皇后的兄長掌握大權,並且縱容安樂公主賣官鬻爵,導致朝廷腐敗。最終,在710年,中宗李顯被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合謀毒害。韋皇后企圖還想效仿婆婆成為女皇。
面對這樣的局勢,李隆基與他的姑姑太平公主以及她的兒子薛崇簡等人密謀策劃,決定採取行動。他們沒有事先通知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以免連累他,而是迅速行動起來。710年7月21日傍晚,李隆基帶領一群支持者進入了禁苑,並得到了幾位軍官的支援。當夜他們突襲了羽林營,併成功策反了羽林軍,攻入皇宮。而守衛內宮計程車兵也都紛紛倒戈響應,最終韋皇后及其黨羽被消滅,這段歷史被稱為“唐隆政變”。
未來繼承人
等政變成功後,李隆基才向父親報告了整個過程。相王對李隆基表達了感激之情,稱讚他平定了國家的危機。當天,李隆基便被改封為平王,並被授予了多個重要職務。不久之後,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迫使當時的傀儡皇帝李重茂退位,唐睿宗李旦再次登基。關於太子的選擇,儘管按照傳統應立嫡長子宋王李成器,但鑑於李隆基在政變中的功績,最終唐睿宗還是選擇立李隆基為太子,認可了他的能力和貢獻。這一決定,也標誌著李隆基正式成為了未來的繼承人。
日益尖銳的姑侄矛盾
太平公主因為在擁立她哥睿宗這事上有功,逐漸便養成了干預朝政的習慣。她覺得太子李隆基過於精明能幹,擔心他會妨礙自己在朝廷中的影響力,因此一直想更換太子。而李隆基顯然不願意成為別人手中的棋子,也有意要削弱太平公主的勢力。起初,睿宗處理事務時會先聽取太平公主的意見,然後再諮詢太子李隆基的看法,但隨著時間推移,他越來越傾向於支援太子。這使得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的矛盾變得日益尖銳。
監國理政
到了711年正月,太平公主甚至大膽地將宰相們召集到宣政殿光範門內,試圖說服他們更換太子,不過遭到了宰相宋璟的堅決反對,她的計劃未能成功。面對兩人之間不斷升級的衝突,唐睿宗感到非常擔憂。同年二月,當有術士預言“五日內有急兵入宮”時,睿宗決定採取行動緩和局勢,遂頒佈詔書讓太子監國,即監督國家大事。
睿宗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