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隨後被送往洛陽,不久後被叛軍謀害。這一失敗直接導致了長安的門戶洞開,迫使唐玄宗倉皇逃離京城,前往蜀地避難。

長安陷落倉皇逃亡

天寶十五載(756年)六月,隨著安祿山叛軍的長驅直入,長安最終失守。唐玄宗李隆基被迫倉皇出逃,帶領皇室成員和部分官員向西撤退。在逃亡途中,一行人到達了馬嵬坡(今陝西興平西),這裡發生了改變歷史程序的一幕。

隨行的將士們因局勢動盪、前途未卜而心生不滿,擔心楊國忠及其家族會成為叛軍的目標,進而危及自身安全。於是,士兵們譁變,斬殺了楊國忠,並要求處理楊貴妃以平民憤。面對這一危機,李隆基無奈之下,被迫下令賜死楊貴妃,以安撫軍心。這段插曲不僅反映了當時局勢的緊張和複雜,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一段令人唏噓的故事。

李隆基繼續向西南方向逃亡,最終抵達成都避難,設立臨時朝廷,史稱“蜀中行宮”。與此同時,太子李亨並未隨同南下,而是選擇北上朔方(今寧夏靈武一帶)。在那裡,李亨得到了當地將領和士卒的支援,在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這一舉動標誌著唐朝進入了安史之亂最嚴重的時期,同時也開啟了新的政治格局。

唐肅宗的即位迅速穩定了北方局勢,為抵抗叛軍提供了新的領導核心。然而,這也意味著唐朝從此開始了雙帝並存的局面,進一步加劇了國家內部的政治分裂。儘管如此,李亨的努力最終為平定安史之亂奠定了基礎,逐步恢復了唐朝的統治秩序

太子即位應對叛亂

唐肅宗李亨即位後,迅速採取了一系列有效的軍事措施來應對安史之亂。他從河西、安西征調了萬餘名精兵,並召回了河北前線的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和河北節度使李光弼所部五萬大軍,使得靈武地區軍威大振。同時,肅宗任命新的朝官與將帥,建立起一套高效的軍事指揮系統,並對抗擊叛軍進行了全面部署。應肅宗之請,回紇也派遣精銳騎兵前來助戰。此時,恰逢叛軍內部發生內訌,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殺害,導致叛軍士氣低落,戰鬥力削弱,形勢急轉直下。

太上皇歲月

至德二載(757年),隨著安祿山被除,局勢逐漸穩定,李隆基得以從成都返回長安,居住在興慶宮(南內),並被尊為太上皇。在此期間,玄宗不再過問政事,他的生活主要由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和內侍監高力士照料,妹妹玉真公主以及舊時的宮女和梨園弟子則時常陪伴左右,為他提供娛樂。

淒涼的晚年生活

上元元年(760年),宦官李輔國為了鞏固自己的恩寵,向肅宗進讒言,聲稱:“太上皇居住在興慶宮,經常與外界人士往來,陳玄禮和高力士圖謀不利於陛下。如今六軍將士皆為靈武勳臣,對此感到不安,我雖盡力勸解但未能奏效,不得不將此情況上報。”利用肅宗患病的機會,李輔國矯詔強行安排玄宗遷居西內。當玄宗一行經過夾城時,李輔國率領五百名射生將領劍拔弩張地攔住去路,場面極為緊張。玄宗驚恐萬分,幾乎墜馬,幸虧高力士挺身而出,才得以安全遷居甘露殿。

事後,肅宗並未責怪李輔國,反而予以安慰。不久之後,玄宗的幾位親信遭到清洗:高力士以“潛通逆黨”的罪名被流放至巫州;陳玄禮被迫退休;玉真公主也被迫搬出宮廷,前往玉真觀居住。從此,玄宗隻身一人,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生活變得異常淒涼。為了填補空缺,肅宗另外選派了一百多名後宮女子到西內負責灑掃工作。

抑鬱中離世

晚年的李隆基憂鬱寡歡,健康狀況日益惡化。寶應元年四月甲寅日(762年5月3日),這位曾經開創開元盛世的偉大君主,在孤獨中駕崩,享年78歲。他被追諡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廟號玄宗。清朝為了避康熙帝玄燁之諱,有時將其廟號寫